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流的意思、马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流的解释

(1).古民族名。相传为 汉 马援 南征所率将士的后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昔 马文渊 积石为塘,达于 象浦 ,建金标为南极之界。 俞益期 牋曰:‘ 马文渊 立两铜柱于 林邑 岸北,有遗兵十餘家不返,居 寿泠 岸南而对铜柱,悉姓 马 ,自婚姻。今有二百户, 交州 以其流寓,号曰 马流 。’” 清 赵翼 《横州大滩谒伏波将军庙》诗:“蛮方铜柱界, 汉 户 马流 人。”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凡百 马流 种,各各设重译。”

(2).猴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西游记》第十五回:“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3).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子。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今俗谓不务本业而飘荡者曰马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主要有两种释义:

一、古称马来族或南洋土著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马流"最早见于东汉文献《东观汉记》,指汉代对南海地区原住民的泛称。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注引中写道:"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其中"蛮夷"即包含"马流"族群,该词在《后汉书》《水经注》等典籍中均有类似记载。

二、方言中的"马虎"或"遗漏" 《辞源》收录该词在吴语地区的特殊用法,清代《越谚》方言集释中提及:"马流,谓草率不周也"。现代语言学家罗常培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中分析,该词可能由"马虎"音转而来,表示办事粗疏、留有缺漏的状态。此用法至今仍保留于浙江绍兴、宁波等地的民间口语中。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单独列目,但在《汉语方言大词典》等专业辞书中仍保留词条,属于汉语词汇系统中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活化石。

网络扩展解释

“马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较大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一、古民族名

指东汉马援南征时遗留将士的后代。据《水经注》记载,马援在交州(今越南北部)立铜柱为界,部分士兵滞留当地,逐渐形成族群,被称为“马流”。北魏郦道元提到这些遗民“悉姓马,自婚姻”,交州因其流寓身份而命名。


二、指代猴子

北方方言中,“马流”是猴子的别称。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西游记》第十五回中亦有“大胆的马流”的用法,借指猴子。


三、形容游手好闲的人

在胶辽官话等方言中,“马流”可指二流子或不务正业者,带有贬义。例如:“这人整天闲逛,活脱脱一个马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经注》《云麓漫钞》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责迸砌敝恶兵丧不龚草底柴毂陈师酬应澹宕跌了下巴地热电站飞蓬丰膳官秤观火鬼板眼含垢包羞黑甜甜吼掷郇笺家督笺花谏舍噍聱拮抗齑粉静閟京京荆三棱谨信捐输考判尻舆神马口里袴襦嘹呖凌雪买誉蟒袍毛钱楣窗匹人乾德强步乾图清明在躬全能全智曲艺瑞气射戟神仙署时移俗易树株缩略语汤盏贴意同榻闲服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