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相传 洛阳 昭仪寺 有 绿珠楼 ,为 晋 石崇 宠妾 绿珠 所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 昭仪寺 有池,京师学徒谓之 翟泉 也……后隐士 赵逸 云:此地是 晋 侍中 石崇 家池,池南有 緑珠楼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 緑珠楼 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三·西京一》:“ 洛阳县 : 石崇 宅有 緑珠楼 ,今谓之 狄泉 是也。”参见“ 緑珠坠楼 ”。
緑珠楼(lǜ zhū lóu)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西晋富豪石崇为其宠妾绿珠所建的金谷园高楼。据《晋书·石崇传》载,石崇在洛阳金谷涧筑别馆“金谷园”,园中建华丽楼阁供绿珠居住,故名“緑珠楼”。后因权臣孙秀索要绿珠未果,诬陷石崇谋反,绿珠为守节坠楼自尽,此楼遂成悲剧象征。
来源:《晋书·卷三十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奢华居所的代称
后泛指豪富之家为宠姬所建的华美楼阁,如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以“绿珠楼”喻指岭南名园建筑。
来源:屈大均《广东新语·宫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红颜薄命的悲剧符号
因绿珠坠楼典故,该词常隐喻女子身陷权势争斗的悲惨命运。如唐代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即以绿珠楼典故暗喻世事无常。
来源:《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中华书局刊本)。
文学创作中的典型意象
历代诗词常以“绿珠楼”寄托怀古幽情或讽喻奢靡,如宋代刘克庄词“金谷楼危,绿珠恩重”(《沁园春·梦孚若》),借古讽今。
来源:《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八十四(四部丛刊本)。
《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092页明确释义:
“緑珠楼:晋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之楼。后亦泛指华美楼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清代类书《佩文韵府》卷二十六“楼”字条收录“绿珠楼”词目,印证其作为固定典故的流传。
来源:《佩文韵府》(康熙内府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参见:
緑珠楼是晋代石崇为其宠妾绿珠所建的楼阁,具体解释如下:
緑珠楼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原属晋代富豪石崇的宅邸范围内。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其遗址在洛阳昭仪寺附近,池南曾有绿珠楼()。
绿珠楼不仅是历史建筑,更成为文人借古喻今的常用意象,常用于感叹兴衰、红颜薄命等主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绿珠坠楼的具体故事或相关诗词,可参考上述文献来源。
阿誉百顺边戍别封裨王不打紧步骑残敝餐霞饮液崇表杵臼之交电极彫胡法难風鬣風鰻格林尼治时间光晃孤陋韩令汉仗号服虹腰家姑老技能镜洁九泉之下觉地举直错枉柯叶空间探索口子拉塔理迹临乾廪膳络縸骂人梅花纸帐梅盐攀条栖迟情杂磬沼全气祛痰取与桑主讪驳尚且上书房世庙素罗通风报讯亡有蚊毫雾散下俚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