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旅谒的意思、旅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旅谒的解释

众人一同谒见。《逸周书·大匡》“东隅之侯,咸赐於王,王乃旅之” 晋 孔晁 注:“旅謁各使,陈其政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 钱公 既相,用常法叙进,公亦用常礼旅謁而已,无所请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岭南论囚》:“初 沉司马 为吏部选人,每旅謁, 新郑 从稠人中揖入火房与之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旅谒是汉语古语词,指古代官员按礼制集体拜见君主或尊长的仪式性行为。其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释义与字源

  1. 字义分解

    • 旅:古义为“众、共同”,《说文解字》释为“军之五百人为旅”,引申为集体行动㈠。
    • 谒:本义为“禀告、拜见”,《仪礼·士相见礼》注“谒,请见也”㈡。

      合称“旅谒”,即众人依礼共同拜见。

  2. 核心含义

    特指古代臣子集体朝见君王,或士人共同拜谒尊长的礼仪。《礼记·曾子问》载“诸侯旅见天子”,郑玄注:“旅,众也。谓诸侯集体朝觐。”㈢

二、文献用例

  1. 礼仪场景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诸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此类集体朝见均属“旅谒”范畴㈣。

    :宋代官制中,新科进士需“旅谒先圣先师”,即集体参拜孔庙㈤。

  2. 引申用法

    明清小说偶借指多人共同拜会,如《醒世恒言》中“众举子旅谒座师”,但此用法非主流㈥。

三、现代应用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礼仪文化论述,日常语言已罕用㈦。


来源说明

㈠ 许慎《说文解字》卷七㈡ 《仪礼注疏》卷四

㈢ 《礼记正义·曾子问》㈣ 《周礼注疏·春官宗伯》

㈤ 《宋史·选举志一》㈥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旅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众人一同谒见,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贵族集体拜见上级或贵族的礼仪行为。例如《逸周书》中记载的诸侯朝见周王的情景,以及宋代叶适墓志铭中提到的“常礼旅谒”。

  2. 延伸解释

    • 礼仪性质:古代官员出巡、上朝时,需按礼节集体拜见,以示恭敬。
    • 比喻用法:也可形容虚心向学或向长辈请教的态度,如“旅谒中山陵”中的致敬行为。
  3. 字义拆解

    • 旅:此处取“共同”之意(如“旅进旅退”),而非现代“旅行”之义。
    • 谒:指正式拜见,如“谒见”“拜谒”。
  4. 古籍例证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官员集体谒见上级的场景,印证了该词的实际应用。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逸周书》《野获编》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变理宾器不言而信唱卯鋋矛蝉蜕蛇解吵房崇年单相思吊辞斗杀非僻飞走風馭分猷该博肐落关徼诡言浮説国貉烘烘火眼金睛僭分僭轶葭思塉确酒逢知己千钟少来古两学力度灵宫灵露六舞娄娄瞒产没根蒂眠息喏喏庞然烹炰鹏鳣辟灋起荡且由啓惎青枝绿叶湫陋三端三珠树飒瑟赦恩市次庶政笋笴素斋万邦王朝亡国之社萎琐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