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碌碡。俗名石磙。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参见“ 碌3碡 ”。
“陆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农业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基本含义
“陆轴”即“碌碡”(lù zhóu),俗称“石磙”,是一种用于碾压土地或脱粒的农具。它通常由石头制成圆柱形,表面有沟槽,通过人力或畜力牵引滚动,用于平整田地、压实土壤或分离谷物与秸秆。
用途与历史背景
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记载,水稻种植时需“曳陆轴十遍”,即在放水后的田地上反复碾压,以平整土地并防止杂草生长。这种工具在传统农业中具有重要功能,尤其在稻作区应用广泛。
“陆轴”是古代农业工具,功能类似现代的石磙,主要用于土地平整和谷物处理。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细节,常见于《齐民要术》等农学文献中。若需进一步了解“碌碡”的形制或具体操作,可参考相关农史研究资料。
陆轴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陆”和“轴”。
部首和笔画的拆分如下:
1. 陆(部首:阜,共5画):意指陆地,相对于海而言。
2. 轴(部首:车,共15画):意指车轮的轴。
陆轴一词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原意为“陆地上的车轮”。在古代战争中,战车常用于攻击敌军,陆轴就是指战车中的车轮。后来,陆轴逐渐引申为更广义的含义,表示陆地上的车辆,特指军事用车。
繁体字“陸軸”继承了简体字“陆轴”的含义和拆分方式,只是书写时采用繁体字的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陆轴在篆书时期的字形为“陸軸”,草书时期的字形为“陆轴”,隶书和楷书时期的字形则基本沿用至今。
以下是一些关于陆轴的例句:
1. 这辆陆轴被设计成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军用车辆。
2. 在古代战争中,陆轴是攻城拔寨的重要武器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陆轴也可用于组词,如陆轴车、陆轴兵等。
与陆轴相关的近义词包括陆军、战车等,它们都强调陆地上的军事力量和装备。
反义词则可包括海轴、舰轴等,强调海上的军事力量和装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