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番官的意思、番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番官的解释

(1). 隋 唐 时典仪礼唱赞官员的别称。《旧唐书·职官志二》:“ 隋 太常、鸿臚二寺,皆有赞者,皇朝因置之,隶门下省,掌赞唱,为行事之节。分番上下,谓之番官。”

(2).外国的官员。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如今就差一番官,率领部从,写书与 汉 天子,求索 王昭君 与俺和亲。” 元 汪大渊 《岛夷志略·麻里鲁》:“若番官没,其妇再不嫁於凡夫。”《说岳全传》第十五回:“一日老狼主登殿,当有番官上殿啟道:‘军师回来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番官”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典仪礼官(隋唐时期)

指隋唐时期负责礼仪唱赞的官员,属于太常寺或鸿胪寺下属的职位。这类官员通过轮班制度(“分番上下”)执行任务,主要职责包括主持典礼仪式、引导宾客行礼等。该用法最早见于《旧唐书·职官志二》。

二、外国官员(元代以后)

元代开始用于指代外国官吏,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

  1. 马致远《汉宫秋》中匈奴派出的使者被称为番官;
  2. 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东南亚地区的官员制度时也使用此词;
  3. 《说岳全传》提及金国官员时延续了这一称呼。

补充引申义

该词在近现代衍生出“不守规则的官吏”的比喻义,源自古代对外族官员礼仪差异的认知。但此用法多出现于成语或批判性语境,并非历史职官体系的正式术语。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旧唐书》等史料及元明清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番官》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指代在中国古代朝廷中负责管理番地、番民的官员。该词可以拆分为“番”和“官”两个部分。 “番”字是包含在边字旁中的一个部首,表示边远地区或外族,也可以解释为外地人、异族。它的笔画数为8画。 “官”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它的部首是宀,表示与住宅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8画。 在繁体字中,汉字“番”写作「番」,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和读音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可能会有些许变化。对于《番官》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体意义都是一致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番官》的例句: 1. 他是朝廷派去边境担任番官的。 2. 番官们负责管理边地的安全和发展。 3. 这个岗位需要一位有经验的番官来担任。 与《番官》相关的组词包括:“番地”、“番人”、“土番”等等。近义词可能有:“边防官”、“边疆官”等。反义词暂无明确的相关词汇。 希望以上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汤榜元板桥宝所本银不失毫厘草莽英雄畅叙弛仗醇懿辞臣打嗝达官知命敦本反常行为返死凡桃俗李刮喇喇轰杀怀金骅騄滑淖讙譊夥贼僵卧椒栢酒缴裹镜奁急煞磕额坑害客省款纵癞肉顽皮霾晶绵瓞昵宾痞满平脱戕败怯条子跂喙麒麟清平话柔蔓三臡山程上供艄公宿昔交贪欲无厌陶篱天气形势条件反射妥安畏忌尉劳无功而返相袭心存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