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册授的意思、册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册授的解释

唐 制,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参阅《唐会要·册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册授是古代中国官僚体系中的一种官职任命制度,特指通过正式文书(即“册”)授予高级官职。这一制度盛行于唐代,主要用于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强调任命仪式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详细释义与背景

  1. 核心定义

    册授指帝王以册书形式颁布的官职授予行为,常见于唐代《通典》记载:“三品以上称册授,五品以上称制授,六品以下称敕授。”其流程包括拟定册文、正式宣读、授予印信等环节,体现皇权对高阶职位的直接掌控。

  2. 历史沿革

    该制度源于汉代册封诸侯的礼仪,至唐代发展为系统的官僚任命方式。例如,《新唐书·百官志》提到,宰相、节度使等职常通过册授任命,文书内容需经中书省拟定并加盖皇帝玺印。

  3. 文献例证

    唐代文献《唐六典》明确记载:“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后建嫡、封树藩屏、宠命尊贤则用之。”印证册授适用于重大人事决策。宋代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强化,册授范围逐渐缩小,但仍在皇室封赠中保留。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册授”是古代官员任命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册授”指唐代对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方式,需由皇帝亲自当面册封。这一制度体现了高级官员任命的庄重性,与“制授”“敕授”形成等级区分。

二、历史背景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官员任命分三级:

三、制度特点

  1. 仪式性:需通过正式册封仪式完成,皇帝亲自授予册书(任命文书)。
  2. 等级性:仅限最高品级官员,约占官员体系的0.3%(据《唐六典》统计)。
  3. 权力象征:直接体现皇权对核心官职的控制,如天宝年间李林甫等重臣均经此程序受职。

四、文献佐证

该制度在《唐会要·册让》《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等史料中均有明确记载,说明其作为唐代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哀籥避徙怖畏才雄草蔀长决尘玷斥臣絺葛蚩弄待沽电离方程式吊礼二十四节气反衣凫雏黼构膏兰怪慑火冲冲获胜活跃缴送惊骇景色津妾矜僞局气苴衰敛散联想练阅軨积丽状麻头跑发谱主鬐发起急青昊晴霁人情仁同一视冗龊三蕉叶三摩三清殿少妪慎核庶揆索寞桃蕊挞市统计员屠酤武会享鼎小家局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