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的意思、不稂不莠的详细解释
不稂不莠的解释
[neither fish,flesh nor fowl]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躭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红楼梦》
详细解释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 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明 毕万 《竹叶舟·收秀》:“一身无室无家,半世不稂不莠。”《红楼梦》第八四回:“第一要他自己学好纔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 莠的解释 莠 ǒ 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谷子,亦称“狗尾草”。 喻品质坏的,不好的人:良莠不齐。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不稂不莠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农业生活的成语,现多用于比喻人或事物不成材、没出息。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本义与字源
-
字义解析:
- 稂(láng):古指危害禾苗的杂草,即“狼尾草”,《说文解字》释为“禾粟之穗生而不成者”。
- 莠(yòu):俗称“狗尾草”,形似谷子却无实,《孟子》有“恶莠恐其乱苗”之说。
- “不稂不莠”原指庄稼生长良好,既无稂草也无莠草,田间纯净无杂。
-
农业引申:
早期用于形容农田管理得当,禾苗茁壮无杂草混杂,如《诗经·小雅·大田》中“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即赞农事丰稔。
二、比喻义与用法
-
核心喻义:
后演变为贬义成语,比喻人不成才、碌碌无为。如《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资质平庸,缺乏出息(例:他终日游手好闲,不稂不莠)。
- 批评事物未达预期标准(例:项目做得不稂不莠,难以验收)。
三、权威词典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稂”和“莠”都是混在禾苗中的野草。原指禾苗中没有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
《汉语大词典》:
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辞源》(修订版):
稂、莠皆害苗之草……后以“不稂不莠”指不成材。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 广东、广西等辞源修订组. 《辞源》(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网络扩展解释
“不稂不莠”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随时代演变,现结合权威资料详细解析如下:
一、读音与字义
- 读音:bù láng bù yǒu()。
- 字义:
- 稂:狼尾草,一种危害庄稼的杂草。
- 莠:狗尾草,外形似谷子却无价值(、)。
二、出处与原始含义
- 出处:《诗经·小雅·大田》中“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原指田间管理良好、无杂草,庄稼茁壮(、)。
- 演变:从描述农事的褒义,逐渐转为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如《红楼梦》第八十四回批评宝玉“不稂不莠,耽误女孩儿”(、)。
三、用法与例句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或略带贬义,具体依语境而定。
- 例句:
- 宋代苏轼曾用“士大夫不稂不莠者十八九”感慨平庸者众()。
- 现代用法如:“年轻人若安于现状,难免被视作不稂不莠。”
四、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不郎不秀(均指不成材)。
- 区别:“不郎不秀”更侧重出身或资质平庸,而“不稂不莠”隐含对品德或能力的否定()。
五、总结
该成语以田间杂草为喻,警示个人需积极进取,避免沦为“无用之材”。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
别人正在浏览...
隘形暗地里败倒八隣兵术惩责辰宿笞搒黜废澹足登崇跌跌挞挞帝藉帆脚饭粱凡俗分卡弗臣负绁福禔干霍乱瞶瞀还转河灯黄卷互动狐埋狐扬江水境象基图酒掣子句拦俊厨昆崘丘敛死列车长礼竟力挺漫幻昧心钱棉裤弭兵脑门偏心皮屑泉流劝善曲桡霜云台府唐鼠天对填空田甿通邑晚志无寥赖相为命仙障戏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