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罗列图籍。《淮南子·览冥训》:“援絶瑞,席萝图。” 高诱 注:“罗列图籍以为席蓐。一説,罗图车上席也。”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明玉镜以式九围,席萝图而御六辩。”
(2).指疆宇。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明史·外戚传·陈公》:“萝图肇开,鸿祚峩巍,日照月临,风行霆驰。”
“萝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uó tú,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罗列图籍
该释义源于古代文献,指将图册、典籍等有序陈列。例如《淮南子·览冥训》中提到“援絶瑞,席萝图”,高诱注解释为“罗列图籍以为席蓐”。唐代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也用到“席萝图而御六辩”,均体现此意。
指疆域、国土
此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中,用以象征国家的版图或统治范围。如宋代柳永《御街行·圣寿》中写“椿龄无尽,萝图有庆”,《明史·外戚传》也有“萝图肇开,鸿祚峩巍”的描述。
如需深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淮南子》《明史》等文献原文。
萝图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指的是一种表达思想、意念或信息的图表、图案或图纸。作为动词时,表示通过绘制图表或图形的方式来表达。
萝字由"艹"和"各"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萝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字义解释为“卷曲的藤状物”或“葡萄蔓”。而在《康熙字典》中对萝的释义则为,“虫曲艸也”,形状如虫曲而草类的植物。后来,萝字逐渐演变为表示画图表的意义。
萝字在繁体字中为蔞。
根据《康熙字典》对萝字的描述,古时候的萝字形状像虫曲而草类,这与现代的写法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更接近字形的原始形态。
1. 他用精确的数据和生动的萝图向大家展示了项目的进展情况。
2. 这本书中的萝图使得复杂的概念易于理解。
1. 萝卜:指一种圆形或长形的蔬菜。
2. 萝藦:指指著名戏曲《白蛇传》中的道士角色。
3. 图书:指收集和整理文字、图表等内容的书籍。
图表、图案、图纸、图解
文字、文字说明、文字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