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载干戈的意思、倒载干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载干戈的解释

亦作“ 倒置干戈 ”。亦作“ 倒戢干戈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天下知 武王 之不復用兵也。”《史记·留侯世家》:“ 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復用武。”《晋书·华谭传》:“倒戢干戈,苞以兽皮。”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亦省作“ 倒载 ”。 唐 元稹 《奏制试乐为御赋》:“大道既移,则舞行象成於倒载;小戎或驾,则琴音决胜於騶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倒载干戈”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结构解析

  1. 倒:原指“倒插锋刃”或“放下”,引申为结束使用。
  2. 载:本义为“陈设、放置”,此处指存放武器。
  3.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干为盾,戈为矛),代指战争工具。

出处与典故


使用场景

  1. 政治外交:形容国家结束战争,如“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宋·王禹偁)。
  2. 日常冲突:比喻个人或群体停止争执,如“双方倒载干戈,握手言和”。

相关拓展


“倒载干戈”不仅体现古代对和平的追求,也适用于现代语境中冲突化解的表达。需注意其发音为dào zài gān gē(部分文献标注为“dào zǎi”,但主流权威读音为“zài”)。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载干戈》是一句含义丰富的成语,意思是停止战争,放下武器。这个成语由3个汉字组成,可以拆分为:倒(倒立,表示破坏、否定)、载(承受、负载)、干(指战争)、戈(古代的兵器之一,也是战争的象征)。 《倒载干戈》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使用方式。在古代,打完仗后,胜利的一方会将战胜的敌方的武器倒扣在大地上,以示结束战争,告别杀戮。这个动作寓意着人们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结束战争。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没有明显区别。 在古时候,写汉字的方式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古代的碑文和文石上,字形可能会有些差异。然而,《倒载干戈》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没有太大改变。 以下是一个例句来展示《倒载干戈》的用法: 双方经过长时间的争斗,最终意识到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于是决定倒载干戈,寻求和平解决争端。 倒载干戈"与和平息兵"是一对近义词,它们都表示结束战争、停止冲突的意思。而"持戈待敌"则是"倒载干戈"的反义词,表示继续战斗、准备迎战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满足了您的期望,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