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怪诬的意思、怪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怪诬的解释

怪异虚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眉 郡治有古灶,在厅事后,太守不敢居,扃钥奉祠之。又闻军资库有一水瓮满贮石子,每月朔亦祠之,仍增水石各一器,不知其几年,而至今不满。官府怪诬之事,未有如 眉 之灶、瓮者。” 金 王若虚 《焚驴志》:“岁己未, 河 朔大旱,远邇焦然无主,赖 镇阳 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説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怪诬

释义:指荒诞虚妄的言论或诬陷不实之辞,多用于批判迷信或恶意诽谤。


词源解析

  1. 构词分析

    • 怪:本义指奇异、反常,《说文解字》释为“异也”,引申为不合常理之事。
    • 诬:《说文》注“加也”,即虚构、捏造,如“诬陷”“诬妄”。
    • 二字合成后,强调“以荒诞之言扭曲事实”,含强烈贬义。
  2. 古籍用例

    •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批判迷信时云:“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夫世间传书诸子之语,多欲立奇造异,作惊目之论,以骇世俗之人;为谲诡之书,以著殊异之名。”此处虽未直用“怪诬”,但其斥责的“虚妄”“谲诡”与之同源。

现代权威词典释义


语义演变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108页。
  2. 《论衡·书虚篇》(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四,第62页。
  3. 《辞源》(第三版,2015年):第1156页。

(注:因“怪诬”属生僻词,暂未收录于主流在线词典,故引用纸质权威辞书及古籍文献,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怪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怪异虚妄
    这一解释源自古代文献,如宋代范成大《吴船录》中描述的官府奇事(如古灶、水瓮的异常现象),被称作“怪诬之事”。金代王若虚的《焚驴志》也提到“怪诬之说”,指荒诞不实的传言。

  2. 无中生有地指责或诬陷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强调“无根据的怀疑或诬陷他人”,如查字典等来源提到该词由“怪”(胡乱)和“诬”(诬陷)组成,带有贬义。


二、使用差异


三、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文献原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吴船录》《焚驴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中年白藕保用辩略边卒碧荷比数不以残照辞翰从宽发落逮贱低蛾非熊讽令伏戏供报公功旱魃为虐鹖鸡冠恨心喝欠寰县绛帐贾孙家喻户晓积德累仁尽头廑注积受罐咖啡厅苛罚怜贫敬老猎兴流旧妙趣名根秘书郎磨牙敲竹竿憩馆七闽清朴球星确耗宂溢商余绳墨之言始孩时物松皮癣酥汤讨索踏袎挑错危足无漏晓寤喜弹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