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的意思、鸣雁的详细解释
鸣雁的解释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 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郑玄 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三星照夜,佇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飞皇之兆。” 倪璠 注:“婚姻六礼皆用雁,故云鸣雁之期。”
(2).鸣啼的大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诗:“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 宋 陆游 《冬晴》诗:“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县 北。《左传·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郑 ,至于 鸣雁 ,为 晋 故地。” 杨伯峻 注:“ 鸣雁 在今 河南 杞县 北。”
词语分解
- 鸣的解释 鸣 (鳴) í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笔画数:; 部
- 雁的解释 雁 à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雁行(俷 )。雁序。雁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雁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笔画数:; 部首: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鸣雁”一词包含多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1.指代嫁娶之事
源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的“雝雝鸣雁,旭日始旦”,描述古时婚礼用雁的习俗。因大雁“随阳而处”的特性(类似妇人从夫),成为婚姻六礼的象征物。例如北周庾信在墓志铭中以“鸣雁之期”指婚期。
2.鸣啼的大雁
泛指发出叫声的雁群,常出现在诗词中作为意象。例如三国时期阮籍的《咏怀》以“鸣雁飞南征”渲染哀思,后世也借其候鸟特性象征季节变化或离别。
3.古地名
位于今河南省杞县北,属于历史地理名词,但具体沿革记载较少。
补充说明:
- 文化象征:大雁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忠贞、守时的寓意,如《礼记》中“婚礼用雁”的记载。
- 诗词应用:唐代诗人多借“鸣雁”表达情感,如杜甫、白居易作品中常以雁鸣烘托秋意或思乡之情。
如需具体诗句或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诗经》《庾子山集》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鸣雁》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鸣”和“雁”。它的意思是雁鸣的声音。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鸣》:部首是鸟,笔画数为9。
- 《雁》:部首是隹,笔画数为11。
来源
《鸣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因为雁是候鸟,它们在季节交替时常常成群地排队飞行,发出特有的鸣叫声,这种声音被古代诗人用来描绘季节的变迁、人情的感受等。
繁体
《鳴雁》是《鸣雁》的繁体字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鸣雁》写作“鳴雁”。古时候的字形较为繁复,写作“鳴”的时候会额外添加一笔,“雁”的“隹”部在字体上也有些许差异。
例句
- 秋风送鸣雁,寒露凝游子。
- 落霞孤雁鸣,寒江黯异乡。
组词
与《鸣雁》相关的组词有:
- 鸣叫
- 鸣响
- 鸣声
- 鸣禽
近义词
与《鸣雁》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雁鸣
- 雁声
- 鸿鹄之声
反义词
与《鸣雁》意思相反的词语较为少见,但可以用没有鸣叫的状况来形容,如:
- 寂静
- 沉默
以上是关于《鸣雁》的词语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八方半气边弊並驅参伍错纵长十八出主凋丧东海鲸波躲头避懒讹殽访义肺腑交告缺鳏男后儒皇庄戋帛僭拟骄诞角速度焦炎笳声极笔极恶井疆絶驰连鬓胡子沥胆抽肠猎团落韵陆王鹿野苑鹿囿闷默绵联蜜色凝粹弄玉驽马庞厚骈聚轻澹轻焱邱陵涉履生不遇时事出有因时徇帅由寺监铜盘穨法妄为猬鼠问经屋税霞敞纤维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