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恨的意思、古恨的详细解释
古恨的解释
昔日的遗恨。 唐 韩愈 《辞唱歌》:“君教哭古恨,不肯復吞悲。” 唐 刘禹锡 《三良冢赋》:“矧今情之犹悲,谅古恨之潜吞。”
词语分解
- 古的解释 古 ǔ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
- 恨的解释 恨 è 怨,仇视:怨恨。愤恨。仇恨。痛恨。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恨事。悔恨。遗恨。抱恨终天。 爱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古恨
指久积于心的憾恨或历史遗留的深长怨恨,多与家国兴衰、个人际遇或时光流逝相关。
一、词义解析
-
本义
“古”强调时间久远,“恨”指深切遗憾或悲愤,合指因历史事件、人生际遇而长期郁结的憾恨。
例:李商隐《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古恨”暗含对忠义未酬的千年慨叹。
-
引申义
- 历史遗恨:如王朝更迭、英雄失志之憾(如项羽乌江自刎)。
- 个人积郁:文人对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惘(常见于唐宋诗词)。
- 时空悲感:对岁月无情、盛景不再的哀挽(如咏史怀古诗)。
二、典籍例证
-
文学用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恨”隐含对英雄湮灭的苍凉感喟。
- 辛弃疾《贺新郎》“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以“古恨”抒写家国之痛。
-
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旧日的遗恨”,强调其历时性情感积淀;《古代汉语词典》注“积久难消之恨”,侧重恨意的深沉持久性。
三、文化意蕴
“古恨”凝结了中国文人对历史循环性与人生局限性的哲学反思,成为诗词中表达“悲慨”美学的典型意象,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寄深于浅,寄厚于轻。”
来源依据: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
- 李商隐《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诗文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古恨”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昔日的遗恨,常用于表达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深切遗憾或怨恨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古恨”由“古”(古代、往昔)和“恨”(遗憾、怨恨)组成,字面意为“古代的遗恨”。它既可指具体的历史遗憾,也可泛指对过往事物的长久怨愤。
2.文学出处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
- 唐代韩愈《辞唱歌》:“君教哭古恨,不肯复吞悲。”
- 刘禹锡《三良冢赋》:“矧今情之犹悲,谅古恨之潜吞。”
两处均通过“古恨”强化了历史悲情的延续性。
3.使用场景
- 历史叙事:描述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遗憾,如“千古恨”常与朝代兴衰、英雄末路等主题关联。
- 情感表达:借古喻今,抒发个人或群体对现实的不满,如诗句“今仇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4.近义词与延伸
- 近义词:千古恨、遗恨、旧怨。
- 反义词:今欢、新喜。
该词在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保留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文献引用,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5、6)。
别人正在浏览...
熬清守谈百雉跋剌卞和碧眼儿不得善终补厥挂漏不饮盗泉长安日超尘赪卵斥落怵目惊心度厄鹅鸭行方繖封诰歌磬宫僚憾轲华甸婚飞魂消魄夺祸谋机穽经官鯨蠟禁忌日酒缶泪痕两粤离恨溜光罄尽免脱米制木活蟠峙篇翰峤角砌词捏控秦余望辁车饶赡三反四覆桑里沙俄生死熟睡死不回头绦笼甜香蹄道頽裂刓弱骫骳稳疾午间现代汉语词典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