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许的意思、遂许的详细解释
遂许的解释
犹允许。《魏书·高聪传》:“乃因 皓 启请 青州镇 下治中公廨,以为私宅,又乞水田数十顷,皆被遂许。”《魏书·术艺传·江式》:“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字之域,典书祕书。”
词语分解
- 遂的解释 遂 ì 顺,如意:遂心。遂愿。 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通达:“何往而不遂”。 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许的解释 许 (許) ǔ 应允,认可:许可。允许。特许。 承认其优点:赞许。嘉许。 预先答应给与:许诺。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许配。许嫁。以身相许。 或者,可能:也许。或许。 处,地方:何许人。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
专业解析
"遂许"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由“遂”和“许”两个单字组合而成。要准确理解其含义,需分别解析二字本义及其组合后的引申义:
一、单字释义
-
遂 (suì):
- 本义: 完成,实现,成功。如《说文解字》:“遂,亡也。”段玉裁注:“亡,逃也。此假亡为达。达,行不相遇也。行不相遇,即是通达无阻,引申为因循、成就、顺利之意。”其核心含义指向事情的最终达成或结果。
- 引申义: 于是,就(表示承接关系,常是某种条件或原因导致的结果);终于;如愿;顺心。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许 (xǔ):
- 本义: 应允,同意,答应。《说文解字》:“许,听也。”指对他人请求或意愿的认可。
- 引申义: 允许;许可;赞许;期望;或许;表示约数。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二、组合义 “遂许”
“遂许”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或仿古语境。其含义是“遂”与“许”意义的结合与引申:
-
核心含义:最终答应、终于应允。
- 强调一个应允、答应的动作(“许”)是经过某种过程(如考虑、犹豫待等)后最终达成或实现(“遂”)的结果。它带有“最终同意”、“结果还是答应了”的意味。
- 示例: “再三恳求,他遂许之。”(经过多次恳求,他终于答应了。)
-
语境引申:
- 表示因果关系: 常用于叙述中,表示因为前面的原因或条件(如恳求、形势所迫等),最终导致了“答应”这个结果。这里的“遂”起到了连接因果的作用(相当于“于是”、“就”),同时保留了“实现”的意味。
- 强调结果性: 突出“答应”这个行为是最终完成的,而非一开始就同意的。
三、近义辨析与使用场景
- 与“许诺”、“允许”的区别: “许诺”强调主动做出承诺;“允许”强调给予许可。“遂许”则更强调“答应”这个动作是经过过程后最终完成的,带有一定的被动性或结果性。
-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书面语,特别是历史叙述、仿古写作或需要表达一种“经过波折后最终同意”的语境中。
四、典例佐证
- 《左传》相关语境(虽非直接原词,但体现逻辑): 许多历史事件描述中,常有因形势、劝说或反复请求,君主或权臣“遂许之”(于是/最终答应了他)的记载,清晰体现了“遂许”的含义逻辑。
- 来源参考: 《左传》相关篇章(如涉及盟约、请命等情节)
“遂许”意指最终答应、终于应允。它强调“应允”(许)这一行为是经过某种过程后最终得以实现或达成(遂)的结果,常带有被动接受或历经周折后同意的意味,主要用于书面语及仿古语境。理解其义需结合“遂”的结果实现义与“许”的应允义。
网络扩展解释
“遂许”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用法
-
允许、许可
这是古籍中最常见的含义,指对他人请求的应允。例如《魏书·高聪传》记载“皆被遂许”,意为请求事项被批准。沪江词典等来源均将此作为核心释义,注音为suì xǔ。
-
实现愿望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延伸为成语,拆解“遂”(实现)与“许”(心愿),引申为达成目标。
二、古籍用例分析
- 行政许可
《魏书·术艺传》中“脱蒙遂许”指官方批准文书编纂的请求,体现权威性许可。
- 日常同意
如《邺公菴歌》诗句“遂许诛茅结小菴”,描述同意建造草庵的行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应允、准许、许可
- 反义词:拒绝、驳回、禁止
四、语境辨析
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 若涉及官方文书或正式请求,多指“允许”;
- 在文学或口语中,可侧重“达成所愿”的引申义。
(注:以上释义综合自汉典、查字典、沪江词典等多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了千当悲吟搏影叉港崇崇垂堂等郎媳都部废轶冈陇恭慎钩心圭瓒过却果粥降命减削积昏进见礼寖衰迥陌箕裘眷念涓细濬距趷踏窥道连昌宫詈辞灵保流箭柳浪锚纲谋取沐雨佩章平遣帡帏气勃勃凄忾轻地沙龙烧焦生盘子损生听风听水通爽团练危急存亡雾霾乌瑞乌衣国响板详星拜斗消兵小经笑脸小秋瑕缺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