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行论》:“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后以“兽角”指城郭。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平 鱼齿 ,地危兽角。”
“兽角”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该词最早出自《吕氏春秋·行论》,原文通过比喻手法描述:“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意指将兽角排列如城墙般坚固,尾巴高举如旗帜般醒目,后引申为城郭的象征。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化用此典:“地平鱼齿,地危兽角”,通过“兽角”与“鱼齿”对仗,强化了城池地势的险要意象。
现代汉语中,“兽角”多保留原始动物犄角含义,其“城郭”的比喻义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赏析领域。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古今词义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及庾信作品集。
兽角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兽”和“角”两个字组成。
兽字的部首是“兽”,具体拆分为:U+2F1C1,总笔画数为16。
角字的部首是“角”,具体拆分为:U+8C9D,总笔画数为7。
兽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它用来形容动物的角。在古代的研究中,兽的角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兽角的繁体字为「獸角」。
兽角的古时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的写法可以参考古代文献和字典。
1. 猛兽角上长满了锋利的利刺。
2. 学者们通过研究古代文物,发现了雕刻有兽角纹饰的礼器。
组词:兽角刀、兽角杯、兽角形状、兽角状物体。
近义词:动物的角、野兽的角、兽类角。
反义词:人类的角、虚构的角、假想的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