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的意思、论用的详细解释
论用的解释
量才任用。《逸周书·官人》:“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
词语分解
- 论的解释 论 (論) ù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 用的解释 用 ò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进饭食的婉辞:用饭。 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 因
专业解析
“论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非常用固定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拆解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解方向:
-
作为动词短语(论 + 用):
- 含义: 讨论、评说如何使用(某物),或讨论其用途、功能。
- 示例: “会上大家主要论用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 (这里指讨论如何使用新设备)
- 来源依据: 此用法源于“论”的基本义“分析、说明事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用”的基本义“使用、运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组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是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对单字义的界定是分析此类组合的基础。
-
作为古汉语词汇或特定语境下的固定搭配:
- 含义: 在古汉语或特定文献中,“论用”可能指“选拔任用”或“衡量才能加以任用”。
- 示例(古籍): “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管子·君臣下》,虽非直接“论用”,但体现了“论”与“用”结合的思想)。更直接的例子如某些古籍中出现的“论用贤才”。
- 来源依据: 此义项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论”有“衡量、评定”的古义(《汉语大词典》),“用”即“任用”。《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收录了大量古汉语词义和例证,是理解此类用法的权威参考。
-
“无论用”的误写或省略(非标准):
- 含义: 在极个别非正式或口语化表达中,可能出现将“无论用”(即“没有用处”、“无效”)误写或简省为“论用”的情况。这是不规范的用法。
- 来源依据: 现代汉语标准表达应为“无论用”或“没用”。《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无论”作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用法,以及“无用”表示“没有用处”的含义,不存在“论用”表示“无用”的标准义项。
- 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且规范的理解是作为动词短语,意为“讨论如何使用”或“讨论其用途”。
- 在涉及古代文献或特定历史语境时,可能指“选拔任用”。
- 将“论用”理解为“无论用”(没有用处)是不规范的误写或省略,应避免。
权威性来源参考:
- 解释“论”和“用”的基本义、古义,以及现代规范用法,主要依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1994). 汉语大词典 (全23册).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是收录古汉语词义最权威、最全面的工具书之一)
- 关于“无论用”的标准表达,依据《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论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量才任用
这是最权威的解释,源自《逸周书·官人》中的记载:“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
- “论”指评定、衡量,“用”指任用,合起来表示根据才能选拔和任用人才,常用于古代官员选拔或人才管理场景。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
- 灵活运用
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提到,“论用”可理解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方法或手段,强调应变能力。例如:“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解决问题。”
- 此解释将“论”视为讨论、思考,“用”为实践应用,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且未被高权威典籍广泛收录。
三、相关补充
- “论”的延伸含义:
“论”在文言文中还有分析道理(如“论断”)、评定(如“论功行赏”)、学说(如“理论”)等含义,这些含义可能间接影响“论用”的语境理解。
- 使用建议:
在正式文献或历史语境中,建议采用“量才任用”的释义;若涉及现代灵活应用的场景,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适用。
四、总结
“论用”的核心意义为基于能力选拔人才,属于古代政治与人才管理术语。其他解释可能存在语境差异或现代引申,需谨慎参考来源权威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琪儿敖游八面鸨合曹公岑嵓诚谢饬成川路春浦出神入定从丧大匠运斤彫疏蝶几丁忧顿锉夺礼抚戢钢肠过冬火雷虎视荆杞居错蹶阴柯亭赁金临讯买驩马将蒙面丧心糜灭鸣鹄密蹡蹡殁身鹏鶱批敕千篇一律潜影请车穷妙羣雄如梦如痴哨哄沈下设粥矢旝四征烫头天高气爽天情挑引头稍自领惋怅下唇相踵谢庭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