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抚平定。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契丹立君》:“今越境立君,儻彼拒而不纳,得无损威重乎?徐观其变,俟其定而抚戢之,未晚也。” 清 黄虞稷 《周栎园先生行状》:“迹其生平,大略吏事精能,抚戢残6*暴,则如 张乖崖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抚戢汉语 快速查询。
“抚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ǔ jí,其核心含义为安抚平定,多用于描述对局势、民众或动乱的治理过程。以下是具体解析:
基本释义
“抚” 指安抚、抚慰;“戢” 指收敛、止息。组合后表示通过安抚手段使动乱平息,恢复秩序。例如:
“徐观其变,俟其定而抚戢之,未晚也。”(明·冯梦龙《智囊补》)
近义词
安抚、平定、绥靖、弭平。
历史治理
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将领对叛乱、灾荒后的治理,如:
“抚戢残暴,则如张乖崖。”(清·黄虞稷《周栎园先生行状》)
军事策略
指通过非武力手段稳定局势,避免直接冲突,如明代应对契丹的案例中提到的“抚戢”策略。
该词属于古典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其结构体现了汉语中“动作+结果”的复合词特点。
《抚戢》这个词的意思是抚慰安定、使平静。它通常用来形容平息愤怒、安抚心情或消除恐惧、痛苦等负面情绪。
《抚戢》的拆分部首为手(扌)和戈,分别代表手和兵器。它总共有11个笔画。
《抚戢》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的《系辞传》中,传说是伏羲所创造的八卦之一,代表消除战争与争斗,抚慰人心的意义。
《抚戢》的繁体字为「撫戢」。
古时候的「戢」字写作「㕛」,它是由「戈」与「止」相组合而成,表示用戈来制止、平息争斗。
1. 在矛盾激化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抚戢的力量,而不是愈演愈烈。
2. 只有通过抚戢谅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解和互惠。
3. 他心情烦躁,需要一个抚戢的肩膀来倾诉。
抚慰、抚平、安抚、戢止、平静
安慰、安抚、抚慰、慰藉
激怒、激发、煽动、激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