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丁忧的意思、丁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丁忧的解释

[be in mourning for parent's death] 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

详细解释

(1).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晋书·袁悦之传》:“﹝ 悦之 ﹞始为 谢玄 参军,为 玄 所遇,丁忧去职。”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公﹞年近七十,为礼部尚书,兵备公犹在,比丁忧服闋,再补工部尚书,而公旋卒矣。”

(2).泛指守丧。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到来日絶早到坟头,道是我与你庐墓丁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丁忧”是中国古代官员因父母去世而离职守丧的制度,其核心解释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丁”意为“遭逢”,“忧”指“居丧”,合指遭遇父母丧事。该制度要求官员在父母去世后立即辞官,回乡守孝27个月(约三年),期间需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如不任官职、不参与娱乐活动、不婚嫁等。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源于春秋战国儒家孝道思想,汉代初步形成制度。
  2. 发展:宋代由太常礼院统一管理,成为强制性的道德礼仪制度。
  3. 演变:汉代官员多主动守丧,唐宋后朝廷立法强制,但部分官员试图逃避。

三、具体规定

四、例外情况

若国家急需人才,皇帝可下诏要求官员提前返岗,称为“夺情”。未遵丁忧者会受舆论谴责甚至处罚。

五、社会意义

丁忧制度将“孝”与政治身份绑定,既强化伦理秩序,也通过官员职位轮换维护皇权稳定。其影响延续至明清,成为古代官僚体系的重要特征。

如需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如《晋书》记载的袁悦之丁忧去职)或不同朝代差异,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忧(dīng yōu)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家庭中的丧事。它由“丁”和“忧”两个字组成。 “丁”字是一个会意兼指事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一一,笔画数为二;而“忧”字则是一个形声字,拆分部首是一一一,笔画数为五。 关于《丁忧》的来源,它最早见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用来描述尧舜时代人们忏悔有德者死去时家中的忧愁和丧事。逐渐演变后,成为表示丧事的一种常用词汇。 在繁体字中,“丁忧”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笔画相近,只是在形状和结构上略有不同。丁字的古代写法上面多画一个竖折角,而忧字在下部结构稍微复杂。 以下是一些关于“丁忧”的例句: 1. 家中遭遇丁忧,整个家族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2. 听说他因为丁忧,已经休息好几天了。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应当尊重丁忧家庭的悲痛和哀悼。 关于组词,以丁忧为主题的词汇包括: 1. 丁忧家庭 2. 丁忧礼仪 3. 丁忧时间 4. 丁忧服饰 丁忧的近义词可以是丁悼、丧家之狗,反义词可以是喜宴、喜事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