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躶躬的意思、躶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躶躬的解释

犹言赤身露体。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唐时簿尉受杖》:“今使躶躬受笞,事太逼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躶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常用的“裸躬”或“倮躬”相通,指赤身露体而行礼,是一种极其谦卑或谢罪的姿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形与字义解析

  1. “躶”:同“裸”或“倮”,意为赤身、不穿衣服。《说文解字》释“躶”为“袒也”,即裸露身体(来源:《说文解字》卷八,未找到可公开访问的电子版)。
  2. “躬”:指身体,引申为亲身行礼,如“鞠躬”表示弯腰致敬(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组合义:“躶躬”即裸露身体行礼,通过极端自贬的方式表达忏悔或臣服,多见于古代谢罪、请降等庄重场合。


二、文化内涵与使用场景

  1. 谢罪礼仪:

    古代臣子向君主请罪时,常“躶躬”以示无保留的屈服。如《史记》载名将廉颇“肉袒负荆”(袒露上身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谢罪,可视为“躶躬”的典型用例(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宗教祭祀:

    部分古礼中,祭司或参与者需赤身进行祭祀,象征洁净与虔诚,但此类记载较少(来源:《周礼注疏》郑玄注)。


三、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躶躬”已极少使用,其概念被“负荆请罪”“肉袒面缚”等成语替代。当前“鞠躬”仅保留弯腰行礼之意,剥离了“裸露”的含义(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收录“躶”为“裸”的异体字,释义“赤身”;“躬”指身体。

  2. 《说文解字》(许慎):

    对“躶”“躬”的形义溯源具学术权威性(未找到可公开访问的电子版)。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提供“肉袒”谢罪的历史语境佐证。


“躶躬”是古代礼仪中通过赤身行礼表达极致谦卑或悔罪的行为,融合了身体裸露与躬身动作的双重自贬意味。其使用集中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反映了古人“以形表意”的礼仪文化,现代已被更含蓄的谢罪方式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躶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躶躬(拼音:luǒ gōng)意为赤身露体,即身体完全裸露的状态。其中: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赵翼的《陔馀丛考·唐时簿尉受杖》,原文为:“今使躶躬受笞,事太逼辱。”描述古代官员受罚时被迫裸露身体,带有屈辱性。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生僻词。

注意事项

  1. 与“鞠躬”区别:需注意“躶躬”与常见词“鞠躬”(弯腰行礼)的差异,两者字形、含义均不同。
  2. 现代适用性:当代语境下,该词多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讨论,日常交流中建议使用“赤身裸体”等更通用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籍用例,可参考《陔馀丛考》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往黑来白衣苍狗宝刀不老保林碧砮不祥人剿拾承禅侈乐畴土串客传声舛殊蹴毬导言雕凿法祖飞刍挽粮副研苟言贯戴姑获函盖充周嚆矢皓月和释娇柔桀驽戒慎巾褠开轩抗答糠市肯堂空潭枯荻漫山塞野密函民氓哞哞前手千张清街乞巧节奇赢术诎申揉搓三犁沙果沈淡慎徽受名铁笛望瘗伟美诬道五戒污灭斜半签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