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塞野的意思、漫山塞野的详细解释
漫山塞野的解释
同“ 漫山遍野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操 大怒曰:‘ 诸葛 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 新野 下寨。”
词语分解
- 漫山的解释 满山,遍山。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 野的解释 野 ě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俹 )”相对: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野蛮。粗野。 巨大而
网络扩展解释
“漫山塞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àn shān sāi yě(部分资料中“塞”也读作sè,但根据《三国演义》原文及多数词典标注,“sāi”更常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形容人或事物数量极多,遍布山野,充满视野。与“漫山遍野”同义。
- 字面拆解:
- 漫:遍布、满溢;
- 山:山岭;
- 塞:充满、填满;
- 野:原野。
2.出处与用法
- 经典出处: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描述曹操率军声势浩大的场景:“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写自然景象或人群的密集状态。
3.近义词与特点
- 近义词:漫山遍野、铺天盖地、星罗棋布。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褒贬倾向。
- 结构特点:联合式结构,前后两词(“漫山”与“塞野”)并列强调范围之广。
4.应用示例
- 文学描写:如《三国演义》第一回中,黄巾军声势浩大,“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
- 现代用法:可用于形容自然景观(如春花盛开)或人群聚集的场景。
5.注意多音字
- “塞”在成语中通常读sāi,但根据语境也可读sè(如“堵塞”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详细出处或例句,可参考《三国演义》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漫山塞野
《漫山塞野》这个词是形容山势起伏、连绵不断的景象。它可以形容山脉像波涛一样延绵起伏,或者形容绿树如茵、树木丛生的大片原野。这个词汇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者表达繁茂的植被景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漫:漢字的部首是氵(水),它的拼音是màn,包含13个笔画。
- 山:漢字的部首是山,它的拼音是shān,包含3个笔画。
- 塞:漢字的部首是土,它的拼音是sāi,包含12个笔画。
- 野:漢字的部首是里,它的拼音是yě,包含8个笔画。
来源:
《漫山塞野》是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漫 漫 漫 山 山 山 山 塞 野”。后来演变为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口语中。
繁体:
《漫山塞野》的繁体写法为「漫山塞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漫山塞野》这个词汇的含义保持一致。
例句:
1. 山势起伏,漫山塞野,美不胜收。
2. 我们漫步在漫山塞野的小道上,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组词:
漫天飞舞、漫不经心、山清水秀、野花盛开
近义词:
山峦叠嶂、群山连绵、绿树成荫
反义词:
一望无际、荒无人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