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phone] 用传声器传送声音
(1).传播声音。 北魏 温子昇 《捣衣》诗:“香杵纹砧多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 南朝 梁 萧绎 《咏歌》:“传声入鐘磬,餘转杂箜篌。” 唐 杜甫 《示獠奴阿段》诗:“病渴三更迴百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2).谓传播声威。 宋 苏辙 《大行皇太后换词》之二:“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
(3).传达语言。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下詔选郎署,传声典 信州 。” 宋 曾巩 《陈睦鸿胪卿制》:“传声赞导之官,所以宾接四方之使客,位在九列,礼秩甚隆。” 清 缪艮 《沉秀英传》:“后屡託友人 赵小补 传声邀予,久未践约。”
“传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指通过传声器(如麦克风)等工具传播声音。例如:“青蛙的叫声用晶体管传声器记录在一个频道上”。该用法最早见于北魏温子昇《捣衣》诗:“香杵纹砧多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描述了声音的传递过程。
现代语境中,“传声”多用于技术场景,例如电话、广播等设备的传声功能,或比喻某人/物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如“传声筒”)。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3、8等来源。
「传声」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声音或信息的传递。在日常生活中,「传声」可以用来形容消息的传播或者传递声音的能力。
「传声」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传」字的「亻人字旁」部首,右边是「声」字的「耳」部首。总共有8画。
「传声」一词源自于古代汉字的演变。在繁体字中,「传声」的写法为「傳聲」。
在古时候,「传声」的汉字写法还有一种形式,即「傳説」。这种写法中,「传」字的右边有个「言」字旁,意味着信息或传言的传播。
1. 他利用社交媒体传声,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个重要的消息。
2. 这份传声的文件需要迅速传递给所有相关人员。
1. 传声管:指的是传输声音的设备。
2. 传声筒:指的是可以放大声音的装置。
1. 传达:传递信息或声音。
2. 传播:广泛传递给更多人知道。
1. 闭口:不说话或不传递消息。
2. 封闭:不让消息或声音传递出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