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诬道的意思、诬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诬道的解释

欺诈之道。《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 杨伯峻 注:“诬道一词,犹言欺诈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诬道”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1. 词义解析

    “诬”指虚构不实之言,《说文解字》释为“加也”,即凭空增添内容;《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道”在此作动词,意为“言说”。二者结合,“诬道”即通过虚构事实进行不实陈述的行为,常见于古代诉讼文书,如《唐律疏议》中“诬告反坐”制度即与此词相关。

  2. 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典籍,《汉书·王莽传》载“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毋令诬道”,此处“诬道”指扰乱正统言论的虚假主张。清代段玉裁注《说文》时亦引此例,强调其“以虚言惑众”的语义特征。

  3. 现代应用范畴

    在现代汉语中,“诬道”多作为法律术语使用,与“诬告”“诽谤”等概念存在交叉,但更侧重通过系统性编造事实达成误导目的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归类为“书面用语”,提示其使用场景的正式性。

网络扩展解释

“诬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欺诈之道或欺诈术,即通过捏造事实、欺骗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

  2. 语源与出处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 杨伯峻注:“诬道一词,犹言欺诈术。”。此处强调用欺诈手段蒙蔽他人是严重的罪行。

  3. 单字解析

    • 诬:本义为捏造事实冤枉他人,如诬陷、诬赖();
    • 道:此处指方法、手段,而非“道路”的本义()。
  4.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强调对不诚信行为的批判。例如可描述政治权谋中的欺诈手段,或学术不端行为。

  5. 近义关联词
    可结合“权诈”“诡道”等词理解,但需注意“诡道”在兵法中偏向策略性,而“诬道”更侧重道德层面的否定。

别人正在浏览...

挨板子騃颠案视报修贬损不亿蔡文姬筹幄叨懫灯盏德艺冬烘先生反腾封存缝掖工人阶级裹金国涂蒿蓬环衬挥目见微知著践校脚炉甲衣酒瓻咎谴旧姻絶命词科教骒骡枯顇炼金理身妙采墨水南陵滂湃桥吏轻驾全算濡缕三过其门而不入散华善好沈箱畲太君叔齐述赞肆诋宿仇韬尘苕苕同根词为命文阶温玉祥气絃外之音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