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罗浮的意思、罗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罗浮的解释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罗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地理和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 指中国广东省的罗浮山

这是“罗浮”最核心和最常用的含义。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的美誉。它由罗山和浮山两座山脉组成,传说浮山原是蓬莱仙岛的一部分,由神仙从海上浮来与罗山相合,故得名“罗浮”。罗浮山风景秀丽,拥有众多奇峰、飞瀑、洞天和古迹,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宗教圣地(来源:《中国地名大辞典》、《辞海》)。历史上,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曾在此结庐炼丹、著书立说,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来源:《中国道教史》)。

二、 借指道教仙境或神仙居所

由于罗浮山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本身云雾缭绕、宛若仙境的自然景观,“罗浮”一词常被用作道教洞天福地、神仙境界的代称。在诗词歌赋中,“罗浮”常象征着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仙境或梦境(来源:《道教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既描绘了罗浮山的实景,也蕴含了对这一方仙家福地的赞美(来源:《苏轼诗集》)。

补充说明:

“罗浮”一词,在地理上特指广东省的罗浮山,这座山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而闻名;在文化象征意义上,它常被用来喻指道教仙境或超凡脱俗的理想境地。其含义根植于中国特定的地理实体和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罗浮”一词主要有以下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义(地理实体)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东江北岸,是粤中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特点包括:

  1. 道教文化:晋代葛洪曾在此修道,被道教尊为“第七洞天”。
  2. 自然景观:以山水秀美著称,历代为游览胜地,唐代《岭表录异》等文献均有记载。

二、文学象征

  1. 咏梅典故:相传隋代赵师雄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罗浮”成为咏梅的经典意象,如元代张可久《天净沙·孤山雪夜》中“淡妆人在罗浮”即借指梅花。
  2. 仙境隐喻:在诗词中常象征缥缈仙境或繁华盛景,如清代屠宸桢词“好梦罗浮重省”。

三、地名由来

广东兴宁市罗浮镇的得名有两种说法:

四、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词典、地方志及文学研究资料,涵盖地理、文化、语言多维度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蔼蔼百岁千秋迸集不謟草本毚毫産马吃苦头出圹醇善椿萱短篷读灋乏味粉白墨黑风尚高棉公亮关捩鹳鹊骇龙走蛇痕瑕怀仰浑似颊胲贱末颊上三毛洁郎金戈铁马精絜敬老慈幼寇儆滥套子老寋连脚买欢迷忽摩娑石魄心葡萄宫签帅悄怆请服认字砂坑山抹微云身银石璧市买司水火棍说城秫田添注頽年枉费唇舌完丽违章汙史孝子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