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鲠的意思、骨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鲠的解释

(1) [fishbone]∶鱼骨头

骨鲠在喉

(2) [straight forward]∶比喻个性正直、刚健

彼项王骨鲠之臣, 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史记·陈丞相世家》

详细解释

亦作“ 骨骾 ”。 1.鱼、肉等的小骨。亦专指鱼骨、鱼刺。《仪礼·公食大夫礼》“鱼七缩俎寝右” 汉 郑玄 注:“乾鱼近腴多骨鯁。” 贾公彦 疏:“ 郑 云‘乾鱼近腴多骨鯁’,故不欲以腴乡賔,取脊少骨鯁者乡賔。”

(2).骨干;骨骼。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属笔之家,亦各有病……其浅者,则患乎妍而无据。证援不给,皮肤鲜泽而骨骾迥弱也。”《晋书·曹志传》:“干植不强,枝叶不茂;骨鯁不存,皮肤不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观其骨鯁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旨,亦自铸伟辞。”

(3).比喻刚直。《史记·吴太伯世家》:“方今 吴 外困於 楚 ,而内空无骨鯁之臣,是无奈我何。”《南史·徐勉传》:“ 勉 虽骨鯁不及 范云 ,亦不阿意苟合。” 明 屠隆 《昙花记·奸相造谋》:“自负先朝老臣,粗立名检,强项骨骾,不肯顺从。”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城访古(四)》:“他是我们 四川 乃至全 中国 有数的历史学专家,而且是很有骨鲠之气的一位学者。”

(4).比喻刚直的人。 唐 皇甫湜 《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任贤而勿贰,招諫而必行;屏近习之纤佞,进周行之骨鯁,斯明目达聪之道也。”《新唐书·李栖筠李鄘传赞》:“刚者天德,故 孔子 称‘刚近仁’。骨彊四支,故君有忠臣,谓之骨骾。”

(5).指刚直之气。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落拓之子,无骨骾而好随俗者,以通此者为亲密,距此者为不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骨鲠”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本义

  1. 鱼刺或小骨
    指鱼、肉中的细小骨头,尤其是鱼刺。例如“骨鲠在喉”比喻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如同鱼刺卡喉般难受()。《仪礼》汉注中曾提到“乾鱼近腴多骨鲠”,即描述鱼刺的分布特点()。

二、比喻义

  1. 刚直的性格或人
    形容人正直刚强,如“骨鲠之臣”指忠直敢谏的臣子()。《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内空无骨鲠之臣”即强调国家缺乏刚直之臣的困境。唐代皇甫湜也将其用于形容直言进谏的贤才()。

  2. 诗文的主旨或风格
    用于文学批评,指文章的核心思想或刚健的文风。如《文心雕龙》评价屈原作品“骨鲠所树,肌肤所附”,强调其思想深度()。


三、其他引申

  1. 中医病症
    指因鱼刺、碎骨等异物卡在咽喉或食道导致的病症,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甚至窒息()。需通过医疗手段取出异物。

四、相关表达

“骨鲠”既可指具体鱼刺,也可比喻刚直品格或文学核心,需结合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骨鲠:意思与来源

“骨鲠”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难题、困扰或痛苦,是指像骨头一样沉重,像刺鱼骨一样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小说《药》。在小说中,有一句“骨鲠在喉”,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困扰。词语“骨鲠”就因此而得名,成为了一个常用的 知识口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康熙字典》收录的《骨魚》以同义读作骨。

“骨魚”的字形把骨和魚合形。而《康熙字典》刊三字“骨鬲魚”,与骨有关,《说文解字》则说其形状上像个鱼。

骨鱼的拼音 gǔ,中文笔画:28;下划线的表示转笔次数:较长横有转向。

繁体写法

繁体写法:骨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骨鲠的写法可有多种形式,如《康熙字典》中的骨鬲魚、歙音俗为骨脛、又遇难辨错型为骨箯。

例句

1. 这个难题实在是个骨鲠,我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2. 生活中的困境就像鱼刺一样顽固扎在心头,真是令人难以摆脱的骨鲠。

组词

组词:骨瘦如柴、骨肉分离、骨碌碌、骨气、骨折

近义词

近义词:艰难困绕、牵动心弦、扼腕叹息

反义词

反义词:轻而易举、解决办法、顺利

别人正在浏览...

白莲便捷标图薄利多销餐英成寝储极黜汰电匣子地厘丁字尺夺哀跺打鹅项椅发顔忿恻腐旧改换个人收入货币化厚货画翣佳搆家乐交韵贾欺节哭乩盘疾响矿穴佬佬礼竟沴孽吕览麦李梅花引邈若河山目眦尿崩症盼识平交欠安清账去向三笠辞深思远虑史传十二和鼠黏四面夙心特秉通榜通丧脱颖而出外子滃然沃腴五石铜相极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