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丝织的衣带。 隋 李德林 《夏日》诗:“微风动罗带,薄汗染红粧。”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九:“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2).喻曲折的河流。 唐 白居易 《宅西有流水小楼临玩》诗:“水色波文何所似?麴尘罗带一条斜。” 宋 苏轼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之一:“繫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芒山。”
“罗带”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用丝织品制成的腰带或衣带,常用于服饰装饰。例如:
古人常以“罗带”形容蜿蜒的河流形态,赋予自然景观诗意美感。例如: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词或文学创作中,既能指代实物,也能借喻自然景观,体现汉语的意象美。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描写传统服饰或古典意境时仍可见其身影。
罗带(luó dài)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有两个意思:
1.泛指用丝绸、布料等制作的带子,常用于装饰衣物或作为礼仪用品的一种装饰物。
2.特指古代妇女佩戴在前额的带子,用以束发或装饰。
罗带这个词的部首是糸(丝),构成部分的笔画为9画。
罗带这个词的来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在古代,罗带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品,特别是用丝绸做成的罗带常被用于妇女的服饰上。罗带被视为一种美丽和高雅的象征,因此在重要的场合或节日,人们会佩戴罗带以显示身份和尊贵。
罗带这个词的繁体字为羅帶。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罗带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虽然无法准确得知古代罗带的写法,但根据一些书籍和文献的描述,可以得知古代罗带的形状大致为“帛帛”或“纟带”。
1. 她佩戴着一条精美的罗带,看起来非常庄重而华丽。
2. 这件礼服上的罗带细致繁复,展现了设计师的巧思和艺术天赋。
罗带的相关组词有:
1.罗纹:指在织物上呈现出的像罗带一样的花纹。
2.带子:一种用于捆绑、束缚或装饰的细长物品。
3.红绸:红色的丝绸,常用于制作节日装饰或红色礼服中的罗带部分。
罗带的近义词有:
1.丝带:用丝绸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细长带子。
2.缎带:用缎子制成的宽带,通常用于礼品包装或装饰。
罗带的反义词没有一个明确的词汇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