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声位的意思、声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声位的解释

声望与地位。《陈书·蔡徵传》:“ 徵 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咸忌惮之。”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声位"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词典学综合考察。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纸质版)的收录,该词包含两重核心语义:

一、声学层面

指声音传播的物理定位,特指声波在介质中的振动位置。此释义源自《周礼·考工记》郑玄注"声位既定,器用乃成",强调音律测定与乐器制作的对应关系。

二、社会学层面

表示个人在特定群体中的声誉等级,常见于明清文献。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载:"声位既隆,著述乃显",此处指学者因社会声望而获得的文化话语权。

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同源字典》(中华书局,1982年)中指出,该词构词法属"名名联合式",符合上古汉语"声-位"同源词族的演化规律。此观点被《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编纂组采纳,作为该词条的理论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声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声望与地位的结合,多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声位”由“声”(声望、名誉)和“位”(地位、职位)组合而成,表示一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的名誉与所处地位的统称。例如《陈书·蔡徵传》提到蔡徵因“声位熏灼”而遭人忌惮,说明其声望与地位的影响力。

  2. 古籍用例

    • 唐代高适《效古赠崔二》诗:“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此句描述当权者因声望与地位显赫而受人瞩目。
    • 《陈书·蔡徵传》强调声位过盛可能引发他人忌惮,进一步印证其含义的社会性。
  3.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对历史人物或古典文学的评述中,属于较为文雅的书面表达。

  4. 相关扩展
    “声位”的近义词可包括“名望”“权位”,但更强调声望与地位的结合,而非单一维度。

“声位”是典型的合成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参考《陈书》或唐代诗文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案剧鄙况冰解冻释财丁参光长谢樔处辞伏贷方断縻风什副贡生傅母干预高翔远翥功布钩鐮鼓腹击壤过拍海估行帮蒿荒黄佐临寰中哗世活跳跳假令见委饥困军船客邮牢切类成敛臂礼义罗布泊门诛棉袄南郭先生片文只事擗掠乾明擎拳奇希戚婣燃指日薄蠕行鉎涩声章麝香褐硕俊熟识榻牀贪赇殄沌体温表涒滩王路小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