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下》:“ 燕 人其妻有私通於士,其夫早自外而来,士适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无客。’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如出一口”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形容许多人说法完全一致,就像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一样,强调观点或立场的高度统一。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了楚国大臣州侯专权,楚王询问左右侍从时,侍从们均矢口否认,回答“无有”,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说辞。
唐代韩愈《黄家贼事宜状》中亦用此词描述百姓对苛政的怨声载道。
三、结构与用法
四、例句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群体言论的一致性,既可反映团结,也可暗含隐藏问题,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出一口」这个词的意思是像是从同一个嘴巴里说出来的,形容两种或多种言辞非常相似,几乎完全一样。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字的部首是「女」,总共有6画;「出」字的部首是「凵」,总共有5画;「一」字的部首是「一」,总共有1画。
来源:「如出一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谢眺所著的《怀才兼睿》一书中。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话:“世之言必如出一口。”意思是说世上人们的言辞都非常相似,几乎是出自同一个嘴巴。
繁体字:「如出一口」的繁体字为「如出一口」,和简体字形状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略有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如出一口」这个词的字形和现代汉字略有差异。例如,「如」字形状更为简化, strokes 可能不同。但字义仍然相同。
例句:
他们的陈述几乎如出一口,听起来就像他们事先商量好了一样。
组词:类似于「如出一口」的组词有「一模一样」、「各个如出一辙」。
近义词:类似意思的词有「如出一辙」、「出口成章」。
反义词:与「如出一口」相对的词有「各不相同」、「各有不同说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