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荐牍的意思、荐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荐牍的解释

推荐人才的文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公政绩甚著,且屡登荐牘,今送杉板,是贿而求荐也,不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文成公用人》:“其拔擢人才,或於散僚卒伍以一二语赏识,即登荐牘,故人皆乐为之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荐牍(jiàn d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献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用于举荐人才的文书或奏章,常见于官员选拔、人才推举的正式场景。以下从词源、释义、用法等角度展开解析:

1. 词义分解

“荐”本义为草席,引申为“进献”“推举”,如《论语·卫灵公》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举”与“荐”意近;“牍”原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后泛指文书、信件。二字组合后,“荐牍”特指以书面形式呈递的举荐材料。

2. 历史背景与用法

在古代科举与官僚体系中,荐牍是官员向朝廷举荐贤才的重要凭证。例如《宋史·选举志》记载:“凡内外职事官,皆得荐士,每岁限以员数,具列荐牍。”此类文书需详述被荐者的德行、才能,并加盖举荐者官印以示责任。荐牍的撰写需符合特定格式,内容严谨,体现举荐者的权威判断。

3. 文献例证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荐牍之文,贵乎实录。”说明荐牍内容须真实客观。另见《明实录·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六十五:“吏部奏荐牍,上亲览而黜陟之。”印证了荐牍在官员选拔中的实际作用。

4. 现代延伸与语义关联

当代语境中,“荐牍”一词多用于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领域,指代古代举荐制度的相关文书。其语义与“荐书”“举状”等词部分重叠,但更强调文书的正式性与官方属性。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荐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荐牍”指推荐人才的文书,源自古代官员为举荐人才而撰写的正式文件。其中“荐”意为推荐,“牍”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或文书,合称即表示用于举荐的书面材料。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古代官员的举荐制度
    在传统官僚体系中,官员常通过撰写荐牍向上级推荐有才能者。这类文书需详细描述被荐者的才能、政绩及品德,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提到官员因政绩显著“屡登荐牍”。
  2. 避免利益关联的规范
    部分文献强调荐牍需公正,如清代官员拒绝收受贿赂后撰写荐牍的记载,反映其严肃性。

三、文献例证

四、现代引申

如今“荐牍”可比喻推荐优秀文章或书信,尤其在学术或文学领域,用于形容内容精良的推荐性文本。

“荐牍”既是古代举荐制度的重要载体,也延伸为对优质推荐文书的泛称。其历史案例和文献记载均凸显了文书在人才选拔中的关键作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可参考《池北偶谈》《啸亭杂录》等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谙事熬审百濮板櫈蔽旒不争多嘲诟朝讲大话打剌苏捣虚大雨刁虐蛾眉班樊蛮翻腔港口甘心氏高层骨弭过酒花簇簇荒伧黄褐侯挥戈回天倒日节上生枝粳稻瑾瑕近虞儁良竣役力本利动令名柳陌花街龙变马苋门枢牛衣客倪子诺诺配色钱本湫厉入瓮缛组膳啖石城汤池衰癃属思私学馆司训松菊缘挑精调停通牓显问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