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思、方程的详细解释
方程的解释
[equation] 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的一种式子,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
详细解释
(1).九章算术之一。《后汉书·马严传》“善《九章筭术》” 唐 李贤 注:“ 刘徽 《九章筭术》曰《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广》第四,《商功》第五,《均输》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九章算术·方程》 白尚恕 注释:“‘方’即方形,‘程’即表达相课的意思,或者是表达式。於某一问题中,如有含若干个相关的数据,将这些相关的数据并肩排列成方形,则称为‘方程’。所谓‘方程’即现今的增广矩阵。”
(2).今指方程式,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2=5,x+8=y-3。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词语分解
- 方的解释 方 ā 四个角都是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阶印保!邸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区,地域:地方。
- 程的解释 程 é 规矩,法式:程式。程序。章程。规程。 进展,限度:程度。进程。日程。过程。 道路的段落:路程。行(妌 )程。里程。启程。前程。 衡量,考核:计日程功。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用数学符号表达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于描述两个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方程是包含未知数(通常用字母如 (x, y) 表示)的等式,例如 (3x + 5 = 11) 或 (x - 4 = 0)。
- 其目的是通过数学运算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
2.核心组成
- 左边(LHS):等号左侧的表达式,如 (3x + 5)。
- 右边(RHS):等号右侧的表达式,如 (11)。
- 未知数:需要求解的变量,如 (x)。
- 次数: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幂(如 (x) 是二次方程)。
3.分类
按未知数数量
- 一元方程:含一个未知数,如 (2x + 3 = 7)。
- 多元方程:含多个未知数,如 (x + y = 5)。
按次数
- 一次方程(线性方程):如 (ax + b = 0)。
- 二次方程:如 (ax + bx + c = 0),解可通过求根公式 (frac{-b pm sqrt{b - 4ac}}{2a}) 得出。
- 高次方程:三次及以上,如 (x - 2x + 1 = 0)。
4.解方程的方法
- 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至一侧,常数项移至另一侧(如 (3x = 11 - 5))。
- 因式分解:将方程分解为多个因式乘积(如 (x - 4 = (x-2)(x+2)))。
- 代入法/消元法:用于多元方程组。
- 数值解法:对复杂方程(如微分方程)使用计算机迭代逼近。
5.实际应用
- 物理学:牛顿第二定律 (F = ma)、运动学方程。
- 经济学:供需模型、成本收益分析。
- 工程学:电路分析、结构力学中的平衡方程。
6.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 恒等式:对所有变量值都成立的等式(如 ((a + b) = a + 2ab + b))。
- 不等式:描述大小关系的式子(如 (x > 5))。
通过方程,人类能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自然规律、经济关系等问题,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石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程是一个数学术语,用于描述数学表达式中包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并且可以使用数学符号和运算来表达。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方程的拆分部首是方(棱角),第一笔是横。
来源:
方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数学文字中,具体可以追溯到《九章算术》一书。后来,这个词汇逐渐传入其他语言中,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学术语。
繁体:
方程的繁体字是「方程」,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方程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汉字的演变和进化,现代汉字写法的规范已经相对统一,方程的写法也随之确定下来。
例句:
1. 这个方程的解集是{x | x > 3}。
2. 我们需要解决这个复杂的方程才能得到答案。
组词:
方程可以作为一个单词独立存在,常用的组词有线性方程、二次方程、多项式方程等。
近义词:
方程的近义词包括等式、方程式等,它们都用于描述数学表达式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反义词:
方程的反义词可能是非方程,或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数学术语来表达相反的概念,如不等式、不成立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