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旄的意思、节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旄的解释

[tail of yak no tally issued by ancient Chinese rulers as identification]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解释

(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汉书·苏武传》:“﹝ 苏武 ﹞杖 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指旌节。 唐 郑愔 《塞外》诗之二:“ 子卿 犹奉使,恒向节旄看。” 宋 司马光 《赐殿前都指挥使安武军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军,忠厚许国,内典严卫,外秉节旄,夙夜之劳,简于朕志。”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奉勑王朝,会向 江 南仗节旄,文武听吾调,生杀凭吾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节旄”是古代中国使节所持的重要信物,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节旄”指古代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是天子授予使者的身份凭证,象征国家权威和使命。其中:

二、历史典故

《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押,始终手持汉节牧羊,即使“节旄尽落”仍不屈服,成为忠贞气节的象征。这一典故使“节旄”成为民族气节的文化符号。

三、功能与象征

  1. 外交凭证:使者持节旄出使(如“节旄出塞”),证明其官方身份;
  2. 权威象征:牦牛尾作为稀有物品,突显符节的庄重性;
  3. 使命标识:旄饰脱落仍保留竹节,体现使命高于形式的信念。

四、延伸用法

“节旄”也代指旌节本身,如唐代诗歌中常以此物表达边塞使命或家国情怀。例如,张籍《送和蕃公主》中“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暗含对使节艰辛的感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节旄的意思

《节旄》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辞令或文章表达得雄辩、有力、出色。

拆分部首和笔画

《节旄》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节」和「旄」。其中,「节」作为左边的部首,表示某种意义;「旄」作为右边的部首,表示另一种意义。《节旄》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节旄》最早出自《文献通考·字书考》。在古代文献中,节旄是古代帝王的仪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标志,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尊贵。后来,节旄的含义逐渐扩展,也用来描述人的辞令或文章表达的出色和雄辩。

繁体字

《节旄》的繁体字为「節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节旄》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旧时的写法为「节」字的下面有一横,中间有一撇,前面加上一个撇,「旄」字的左上角上方有两点。这种写法在现代书法中较少被使用。

例句

1. 他的辞令雄辩有力,言之凿凿,可谓是一篇节旄之作。

2. 这篇文章的表达非常出色,充满了节旄之气。

组词

节旄式、节旄之辞、雄辩如旄

近义词

辞章华美、辞藻华丽、雄辩之辞

反义词

平庸之辞、驳杂之辞、言之无物

别人正在浏览...

盎盂相敲班加西悲惋本生便待残席乘人伧头崇丽窗绡楚醅辏集呆呆挣挣东皋顿顿敦方犯寡丰度凤篆覆乱敷纶革屦寡夫轨程还舟憨急黑心肠解饷激进寖信觐谒击钟食圈舍君主国阃教括正留句纶至漫不加意模仿魔君纳亨难字庞眉白发牵郎郎芊绵牵引谦裕嚷叫骚僥神旺施布霜威随大流突杌委装硖路相反数鲜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