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的音乐,北方的乐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北声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释义,结合权威文献解析如下:
指中国北方地区的音乐风格、曲调或方言语音体系,与“南音”相对。
例证:
《宋书·乐志》提及“北声多慷慨,南音尚婉转”,强调北方音乐雄浑豪放的特点。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代指受北方语言文化影响的语音、词汇或艺术形式,常见于语言学与戏曲研究。
例证: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北曲“以中州音为宗,融北声之遒劲”,反映北方语音对戏曲的渗透。
来源: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戏曲通史》。
在部分文献中特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或语言。
例证:
《隋书·音乐志》载:“西凉乐杂羌胡之声,兼有北声”,描述西域音乐与北方民族音乐的融合。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
方言学中用于描述北方官话区的语音特征(如入声消失、儿化音等)。
例证:
李荣在《官话方言研究》中指出:“冀鲁官话保留‘北声’浊音清化规律,异于江淮官话。”
来源:《中国语言地图集》(方言卷)。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李荣 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 王力. 《汉语语音史》. 商务印书馆, 2010.
: 张庚, 郭汉城. 《中国戏曲通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 魏徵. 《隋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语言地图集》. 商务印书馆, 2012.
“北声”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及相关解释如下:
指北方的音乐或乐歌,常与“南音”相对。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原文提到:“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意指北方音乐的起源与特色。
“北声”核心含义为北方传统音乐,属古代文学术语,现代使用较少。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文心雕龙》等典籍(来源:)。
騃儿艾符百螣陂官参缀常例锄除醇白怠恶大我儿童剧恶岁非惟丰足粉刷頫眺刚愎自用格祀公债骨鼕晷纬过错黑麦黄表狐媚子绛衣娘检控教正九投镌载峻折局天扣地空口说空话扣剑魁冈拦洪陋识罗儒马如游鱼梦泡默赞陪敦痞疾披闼器使荣获散使三市勝覽噬搏熟口隼击踏龙尾炭库婉拒微机四伏香驾咸洛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