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论藏的意思、论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论藏的解释

佛教三藏之一。指佛以自问答的方式论辨法相为经,佛弟子及诸菩萨又据此解释经义、论辨法相的有关著作。梵名阿毘达磨藏,义译为“论藏”。《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参见“ 三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论藏(Abhidharma-piṭaka)是佛教经典总集"三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系统阐释佛法义理的论典总称。该词由梵语"阿毗达磨"意译而来,"阿毗"意为"对法","达磨"指"教法",合指通过逻辑分析阐明经义的精深论著。

根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释义,论藏主要包含三大特征:一是采用问答体例辨析法相,如《阿毗昙心论》建立五位七十五法体系;二是运用概念范畴组织教义,典型如《大智度论》以"四悉檀"框架统摄般若思想;三是通过因明论式开展教理辩论,这在陈那《集量论》和法称《释量论》中形成完整体系。

从文献构成看,论藏可分为声闻乘论书与菩萨乘论书两大系统。前者以南传佛教《论事》《法聚论》为代表,后者以汉传《大乘庄严经论》《瑜伽师地论》为典型。这些论典多由佛陀入灭后,迦旃延、龙树、无著等高僧依经造论,历经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时期逐渐形成完整体系。

现代佛教学者吕澂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指出,论藏不仅是佛典的注释学体系,更标志着佛教从经验性宗教向哲学化发展的转折。其严密的概念分析和逻辑论证,为佛教传播提供了跨文化的诠释工具。

网络扩展解释

“论藏”是佛教经典体系“三藏”(经、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论藏梵语为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piṭaka),意译为“对法”“无比法”或“胜法”,指对佛教教义的系统性论述与阐释。它通过问答、论辩等形式,分析经、律二藏的法相(教理本质),属于三藏中的“慧学”范畴。

二、内容与功能

  1. 内容构成
    包含佛陀以自问自答方式论辨法相的经典,以及佛弟子、菩萨对经律的注释与理论扩展。例如《大乘庄严经论》即属论藏经典。

  2. 核心作用

    • 对治错误见解,引导修行者正确理解佛法;
    • 通过逻辑分析“四谛”等核心教义,帮助众生通向涅槃智慧;
    • 将佛陀教说体系化,形成可实践的理论框架。

三、地位与特点

四、示例说明

例如《俱舍论》提出,论藏的本质是通过智慧观照真理,最终导向解脱。这种“对法”不仅解释经典,更通过系统性论证建立修行次第。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经典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佛教原典或权威佛学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梂败阙觱沸鬓顔拨房孱头长衫川藏公路赐族翠麓摧辱存食抵节饤核访春反关泛宅丰岐耿耿于怀归风汉阴荷兰豆荒时暴月鬟露晦明剪发被褐简健绞尽脑汁接穗迥野急松松救火扬沸狂呼愧死辣臊拉拽离桡丽象龙头属老成芦沟桥膜呗磨破口舌清重穷绔屈从桑间之音擅名涉世湿生失声痛哭黍饭署名索强索头虏条衣托灵危死无褒弹写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