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鬟髻润泽如露珠般晶莹。 清 姚燮 《迈陂塘·白堤送春图》词:“销金地,多少衣云鬟露,年年送往何处。”
“鬟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象均与女性发饰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鬟露(huán lù):形容女子梳成的鬟髻(环形发髻)润泽晶莹,如同沾有露珠般清透光亮。这一表述常见于古典文学,用于描绘女性发饰的精致美感。
文学出处
该词出自清代姚燮的词作《迈陂塘·白堤送春图》:“销金地,多少衣云鬟露,年年送往何处。” 此处通过“鬟露”形容女子发髻的润泽之美,与“衣云”共同构成飘逸的意象。
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鬟露”可引申为头发散乱或事物破败,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高频用例,可能为个别释义或误读。
需注意与“鬓乱钗横”等形容头发散乱的成语区分。“鬟露”侧重发髻的润泽美感,而非凌乱状态。若需表达“失态”之意,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或选用更贴切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代姚燮词集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鬟露》 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来形容女子妆容或姿态。它的意思是女子的束发发髻上的鬟发被散下来,露出来。
《鬟露》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髟”部,右边是“露”部。它共有16个笔画。
《鬟露》这个词的来源非常古老,并且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它的繁体字是「鬟露」。
在古代,髟部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上边是“髟”字旁,下边是“毛”字旁,形状更接近写实的发梢。露部的写法与现代相同。
她的烟熏妆让她看起来既高贵又妖娆,露出来的鬟发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鬟发、鬟髻、鬟絮、鬟儿。
鬈发、飘发、散云。
束发、盘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