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芦沟桥的意思、芦沟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芦沟桥的解释

[Luogouqiao] 见“卢沟桥”

详细解释

在 北京 广安门 西,跨 永定河 上。建于 金 , 清 初重建。全桥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旁石栏上共精刻石狮子485个,千姿百态,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 中国 军队在此抗击 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 日 战争的序幕。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 芦沟桥 下东流水,故人一尊情未已。” 毛6*6*《反对投降活动》:“中华民族在 日本 侵略者面前,历来存在的劈头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战不战的问题…… 芦沟桥 抗战的炮声,把这个争论暂时地解决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芦沟桥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卢沟桥(Lúgōu Qiáo),又称“芦沟桥”,是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的一座历史悠久的石造联拱桥。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历史影响角度解析其含义:

  1. 词源与读音

    根据《汉语大词典》,“卢”通“芦”,指芦苇丛生的河滩地,因桥体跨越永定河(古称“卢沟河”)而得名。现代汉语标准读音为“Lúgōu”,“桥”字遵循形声结构,从“木”表材质,后演变为石筑仍沿用此称。

  2. 建筑特征

    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全长266.5米,宽7.5米,以281根望柱与501只形态各异的石狮雕刻闻名。《中国桥梁史》记载其采用“插架法”砌筑,11孔拱券结构展现古代工程智慧(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桥梁技术史》)。

  3. 历史事件标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在此爆发,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历史起点。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考:国家文物局官网文化遗产名录)。

  4. 文化符号意义

    在汉语语境中,“卢沟晓月”自金代起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元代《析津志》描述其“月夜波光,狮影交辉”的意境,成为文学创作经典意象。桥体现存清代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碑亭(参考:《北京地方志·风物卷》)。

该桥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项目,其名称承载着地理特征、建筑艺术与民族记忆三重文化语义层。

网络扩展解释

“芦沟桥”是“卢沟桥”的另一种写法,指北京市西南部丰台区永定河上的一座著名古桥,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军事意义。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解释:

  1. 地理位置与名称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古称卢沟河)上,距广安门约10-15公里,是进出北京的咽喉要道。因横跨卢沟河得名,“芦”与“卢”在历史文献中通用。

  2. 历史沿革

    • 建造时间: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洪水毁坏后重建。
    • 功能:古代为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建筑特点

    • 结构:全长266.5米,宽7.5-9.3米,由11孔石拱组成,是中国北方最长的古代石拱桥。
    • 艺术价值:桥栏有501根望柱,雕刻485只形态各异的石狮,被誉为“石雕艺术博物馆”。
  4. 历史事件

    •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抗日战争序幕。毛泽东曾称其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5. 文化意义

    • 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西方长期称其为“马可波罗桥”。
    • 兼具金代建筑遗产与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双重身份。

如需进一步了解桥梁技术细节或抗战历史,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及北京市政府官网()的权威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备席贲浑夯货蝙蝠衫冰灯不题城栅丑谥垂花二门寸函撮抄岱祠倒裳栋鄂部斗峭沸射跗蕚连晖好姱鹤翔桩胡妲斛发辉音碱式碳酸铜界壤揭示吉圭进叙记印菊花居诸鲲壑乐奏连根脸红筋涨灵魂龙蝨龙象筵乱视满目荆榛眸光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潜玩切入晴天衾窠穷泉圣帝胜利油田升秩诗碣世君噬脐无及厮隶贪名停刑逷逷鲜车健马显目箫鼓小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