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经受着风霜露雪考验的树木。《南齐书·王融传》:“春庚秋蟀,集候相悲;露木风荣,临年共悦。” 前蜀 贯休 《和杨使君游赤松山》:“乳猿剧黠掛险树,露木翠脆生诸峯。”
“露木”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
字面含义
指经受风霜雨露考验的树木,多见于古诗文引用。例如《南齐书·王融传》中“露木风荣,临年共悦”及贯休诗句“露木翠脆生诸峯”,均以自然中的树木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成语含义(存疑)
有少数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因外表或表象而误判本质,由“露”(显露)和“木”(木头)组合引申。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误传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
近义词与用法
在古汉语中,“露木”常与自然景物描写相关,近义词如“风木”“霜木”,反义词则无明确对应。其结构可拆解为:“露”指自然露水,“木”指树木,整体强调历经自然磨砺的状态。
建议参考权威文献(如《南齐书》、前蜀诗作)以获取更准确的古文释义,而现代词典中的成语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采用。
露木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秋天或冬天树木上出现露水的现象。这是因为在秋冬季节,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在树枝叶上形成露水。
露木的拆分部首是雨(yǔ)和木(mù),意味着与雨水和树木有关。这个字共有9个笔画。
露木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说文解字》,最早见于其中。在繁体字中,露木的写法为露木。
根据《说文解字》,古时汉字中的露木可以写作露目。目字表示眼睛,露目意为树木上露水像眼睛一样闪烁。
1. 秋风吹过,枯叶上的露木被唤醒,闪烁着晶莹的光。
2. 冬日清晨,寒气凝结成露木,给树枝增添了一层银装。
1. 露水:指日出后,由于地面和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水滴。例句:早晨起来,草叶上的露水闪着晶莹的光。
2. 木叶:指树木上的叶子。例句:秋天来临,树木的木叶变得金黄一片。
露水,露珠,露珠、露木都是形容树木上的水滴。
干木:指没有露水的树木。干木与露木相反,表示没有露水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