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陆沉的意思、陆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陆沉的解释

(1) [land sinks]∶陆地沉没

(2) [perishing of territory]∶比喻国土沦丧,也比喻隐居

陆沉于俗

详细解释

亦作“ 陆沉 ”。1.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郭象 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史记·滑稽列传》:“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於俗,避世 金马门 。’”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谓无水而沉也。” 北周 庾信 《幽居值春》诗:“山人久陆沉,幽逕忽春临。” 明 唐寅 《赠南野》诗:“我亦陆沉斯世者,买邻何日许相陪?”

(2).指隐逸之士。 唐 白居易 《送张南简入蜀》诗:“昨日詔书下,求贤访陆沉。”

(3).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高义难自隐,明时寧陆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 吴 臺、 越 垒,距门纔十里,而陆沉於荒烟野草者千七百年。” 清 钱谦益 《戊戌中元寓僧舍毒热如坐甑中偶见王孟端画竹漫题二绝》之二:“竹埤梧垣久陆沉,舍人泼墨尚萧森。”

(4).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入 洛 ,过 淮 泗 ,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宋 陈经国 《沁园春》词:“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氊未还?” 清 秋瑾 《感怀》诗:“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5).愚昧迂执,不合时宜。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而凡夫浅识,不辩邪正,谓守道者为陆沉,以履径者为知变。”

(6).谓陆地沉入海底。 郭沫若 《星空·吴淞堤上》:“这是世界末日的光景,大陆,陆沉了吗!”《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身后的荒岛已经消失,像是那里发生了陆沉,只剩下一片澄明的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陆沉”一词含义丰富,需结合古典文献和引申义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层面:

  1. 本义与核心比喻(源自《庄子》)
    词源出自《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原指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者虽身处世俗却心志超脱,如同“无水而沉”。郭象注解为“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强调精神上的隐逸状态。

  2. 引申义一:国土沦丧
    魏晋后衍生出“国土沦陷”的悲怆含义。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载“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以陆地沉没象征国家覆灭。宋代陈经国词“谁使神州,百年陆沉”亦沿用此喻。

  3. 引申义二:人才埋没
    唐代起用于表达贤者不被重用,如王维诗“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暗指政治环境下才德之士的无奈隐匿。

  4. 引申义三:思想迂腐
    汉代王充《论衡》提出“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批评脱离现实的迂腐观念,此义后世使用较少。

特殊说明:
现代偶见“陆地沉没”的字面解读(如地质变化),但属罕见用法。主流语境中,“陆沉”仍以古典比喻义为主,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隐逸、国难或怀才不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陆沉

词义:

《陆沉》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其意思是大地沉陷或沉没。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陆沉》的部首是“阝”(阜字旁),总共由10个笔画组成。

来源:

《陆沉》是由“陆”和“沉”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陆”表示陆地,指的是大地或陆上的意思;“沉”则表示下沉、沉没的意思。结合起来,“陆沉”就是大地下沉或沉没的意思。

繁体:

在繁体字中,“陆沉”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陸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陆”字的写法较为繁杂,包括多种变体,如“陸”、“陆”等;而“沉”字则相对稳定,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那个地区发生了地震,导致土地陆沉。

2. 由于地壳变动,海洋深处的大陆板块有可能发生陆沉。

组词:

陆沉的相关词语有:“陆地”、“下沉”、“沉没”等。

近义词:

与“陆沉”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沉没”、“下沉”。

反义词:

与“陆沉”相对的词语有:“浮起”、“上升”。

别人正在浏览...

按钮安全报主俵分参阅操办漕挽馋劳产品质量惩忿窒欲尘下赤虎仪同驰驱大老爷们儿刀敕凋败反过来烽火台風幕尲尬横絶贺新凉忽霍激渎锦带径度精摇津市进站卷脑聚落款塞魁三气象揽取腊雪流美厉心寠数茫然若失马赵梦像妙速密率奶腔凝静沤子陪护披披藉藉乾漠寝穴驱拥设国伸长塑钢通饬投暮土库卫翼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