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络头和马缰。喻控制。 宋 苏舜钦 《送黄莘还家》诗:“不步受羈轡,但欲插翅翔。” 郭沫若 《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心思失掉羁辔,在不可知的境地上漂浮着。”
“羁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马络头”和“马缰”,即古代用于控制马匹的器具。其中,“羁”为马笼头,“辔”为驾驭马的缰绳。
比喻义
引申为对人、思想或行为的约束与控制。例如宋代苏舜钦在诗中用“不步受羁辔”表达不愿受束缚的心境;郭沫若则以此形容思绪失去控制的状态。
文学例证
相关表达
该词常与“摆脱”“受制”等动词搭配,多用于文学或哲理性语境,强调对自由与控制的探讨。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详细出处,可查阅古籍或权威词典以补充信息。
《羁辔》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羁”和“辔”。它的意思是用绳子拴住马儿的嚼部,用来控制马的运动。
《羁辔》的部首为“⺶”和“辶”,分别位于上部和下部。
“羁”的笔画数为19,部首在右边。
“辔”的笔画数为13,部首在左边。
《羁辔》是古代汉语词汇,来源于古代马匹管理制度。在西周时期,辚辔之政被作为一种标志象征着社会秩序和权力的象征,在《诗经·小雅·车辖》中首次出现了“羁辔”的使用。
繁体字“羈轡”是《羁辔》的繁体表现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包括《羁辔》这个词。例如,汉字“辔”在古代写作“輩”,而“辘”则写作“轡”。
1. 他手握着羁辔,稳定地驾驭着烈马。
2. 羁辔之力,让马儿不再张狂。
3. 法律是社会的羁辔,维护社会秩序。
组词:
- 羁绊
- 辔绳
- 辔头
近义词:
- 束缚
- 控制
- 约束
反义词:
- 自由
- 放纵
- 解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