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名。《说郛》卷八七引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簟竹,叶疎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出 九真 ,彼人取嫩者,槌浸纺绩为布,谓之竹疎布。”《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宋 沉怀远 《博罗县簟竹铭》:“簟竹既大,薄且空中,节长一丈,其直如松。”
“簟竹”是竹类的一种名称,其解释主要来源于古籍文献记载,以下是综合考据后的详细释义:
1. 字形与基本含义 “簟”本义指竹席(如所述),而“簟竹”则是以用途命名的竹种,特指可用于编织竹席或具有类似特性的竹子()。
2. 植物特征 根据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簟竹的典型特征为:
3. 特殊用途 南朝沈怀远《博罗县簟竹铭》补充说明:
4. 文学意象 因竹节修长的特性,簟竹常被用于象征高洁品格。如唐代《马明生遇神女歌》以“玉床冰簟”暗喻仙人居所的雅致()。
建议对古代文献原文感兴趣者,可查阅《说郛》《初学记》等古籍获取完整记载。
《簟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席子上用的竹子制成的席褥。
《簟竹》的拆分部首是竹(⺮),它由15画组成。
《簟竹》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即指用竹子制成的席褥。
《簟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即「簟竹」。
在古时候,「簟竹」这个词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太多变化。
1. 这床簟竹舒适又环保,非常适合夏天使用。
2. 我家的客厅里铺着簟竹,感觉很凉爽。
一些和「簟竹」相关的组词有:簟子、竹席、竹褥。
与「簟竹」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竹席、竹褥、竹垫。
与「簟竹」意思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