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肤词 ”。肤浅空泛的言辞。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不然,虽口诵万言,吟千首,浮响肤辞,不从中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今急切相需,乃不破一文,乃仅以肤词迂説相敦勉,所谓道义之交,固如是乎?”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弔慰悉属肤辞,故不欲以陈言相闻。”
"肤辞"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词义解析
"肤辞"(fū cí)指浅薄空泛、缺乏实质内容的言辞或文辞。其中:
二字组合强调言辞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内涵,属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二、古籍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宋书·颜延之传》:
"肤辞弗览"(意为"浅薄的言辞不值得阅览")。
此例印证"肤辞"在南北朝时期已用于批评空洞无物的论述。
三、近现代权威词典释义
"肤辞:浅薄的言辞。"
"肤泛不切实际的言词。"
四、现代使用与同义词
当代语境中,"肤辞"多用于学术或文学批评,近义词包括:
五、权威参考来源
“肤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较为统一:
基本含义
该词通常指肤浅空泛的言辞,强调内容缺乏深度或实质性价值。例如清代叶燮在《原诗》中批评“浮响肤辞”,鲁迅书信中也用此词表示“陈言套语”。
词源与变体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批评或日常表达中,形容言论、文章内容空洞或流于表面。例如:“他的演讲虽长,却多属肤辞,缺乏实际建议。”
相关成语
与“陈言肤词”“浮响肤辞”等表达类似,均含贬义,强调言辞的浅薄。
该词主要用于负面评价,指缺乏深度的空泛言辞。需注意与“肤受之愬”(指谗言)等相似词汇区分。
保密悲泪卑隐本法碧椀笔战不平等条约不直一文裁免策府潮面超转怆结串贯搓揉搭夥澄泥砚豆荚盖然论隔絶红玉黄牛鹄驭江路借端羁虏进气金钱会迥隔纪善郡厅开夜车空杳阑牢览试泪竹两个肩膀扛张嘴利心丽语隆废买佣母笋弄巧攀髯券直纔可生霸石甔十全老人诗勋天力窕窈婷娉同仇敌忾吴舠汙宫汙黑无涉狭缝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