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谏之义的意思、三谏之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谏之义的解释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 曰:‘不可。’三諫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諫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諫之义,令将检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谏之义”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政治伦理概念,指臣子向君主进谏时应遵循的原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臣子对君主劝谏的正道,即当君主有过失或国家面临危难时,臣子应多次进谏;若君主始终不采纳,则不必强求,以免招致祸患。

  2. 行为准则

    • 三次劝谏:臣子需尽到反复进谏的责任,体现忠诚。
    • 不可则止:若君主执意不听,臣子可停止劝谏,避免无谓牺牲,同时保全君臣关系的道义。

二、典故出处


三、历史评价与延伸


四、现代启示

这一理念反映了古代政治中的责任边界意识,对现代职场或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方式亦有借鉴意义:在坚持正确立场的同时,需审时度势,避免极端对抗。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可参考《公羊传》原文或《宋史》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谏之义

《三谏之义》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它包含了辨是非、劝善恶的理念。字面意思是三次劝谏的义务和责任。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谏之义》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口”,其中“言”表示语言,表达的意思是嘴里说的话,“口”表示嘴巴。根据部首,我们知道与言相关的字大多和言语、口头表达有关。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2。

来源

我们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历史,当时的皇帝设立了三次谏言的制度。它涵盖了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劝谏的义务。如果皇帝拒绝接受劝谏三次,官员可以辞职以示抗议。这种制度旨在避免统治者的专制和错误决策,强调了************和勇敢表达意见的重要性。

繁体

《三諫之義》是《三谏之义》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相对于现代的简化字,古代的汉字更为繁复。《三谏之义》在古时候的写法为「三諫之義」。

例句

1. 作为一名朋友,我们有责任对他人的错误进行三谏之义。

2. 官员在古代需要勇气和智慧来履行三谏之义。

组词

1. 劝谏
2. 义务
3. 责任
4. 言语
5. 皇帝

近义词

1. 三劝之义
2. 三谏要义
3. 劝谏之义
4. 三言之义

反义词

1. 默许之义
2. 不劝之义
3. 沉默之义
4. 袖手之义

别人正在浏览...

靶场豳歌补增尘谤称锤淳光呆衷撒奸钓罗恩异焚笔鲠裂閤子蚣蝑桂粉古馗国子汉贰号愬黄颔蛇降除矫复鲛工金椟稽实究明吉象絶叹峻责克着良姻灵徒楼房茅旌盟主敉谧明妆民政嫩箭潜在旗旒扔货稔腻日出三竿纱帽圆领闪缀生孽声嗓蓍艾式遏十教嘶丑送语腆赠窝子骛暴午茶物力维艰五马贵吴伟业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