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寝损膳的意思、避寝损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寝损膳的解释

同“ 避殿损膳 ”。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序:“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避寝损膳”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描述君王自省行为的礼仪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帝王因灾异或政事过失而采取降低生活规格的自责举措,具体表现为“避开寝宫居住”和“削减饮食标准”两部分。这一礼仪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礼记·曲礼》已有类似记载,至汉代形成固定仪轨,《汉书·文帝纪》明确记录了汉文帝因日食“避正殿、减膳撤乐”的史实。

从制度实施层面分析,“避寝”特指帝王移居偏殿或简朴居所,通过改变居住环境表达对天象异常的敬畏;“损膳”则包含减少膳食种类、降低烹饪规格等具体措施,如《唐会要》载唐太宗遇旱灾时“常膳皆减半”。该制度承载着“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既是对统治合法性的维护手段,也体现了儒家“修身以安百姓”的治国理念。

在语言学层面,该成语的构词具有典型古汉语特征:“避”“损”为动词性语素构成并列结构,“寝”“膳”分别代指居住与饮食两大生活范畴。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归入政治礼仪类词汇,而《中华礼仪大辞典》则强调其作为“罪己礼”重要组成部分的礼制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避寝损膳”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但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原指古代帝王在国家遭遇灾异或急难时,通过避离正殿居住(避寝)和减少日常膳食(损膳)的方式,表示自我责罚,以期消除灾祸。例如唐代李峤在《晚秋喜雨》诗序中提到:“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

二、延伸理解

  1. 古代政治象征意义
    帝王通过这一行为展现对天命的敬畏与自我反省,是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
  2. 现代引申用法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可引申为“避免打扰他人休息、饮食以示尊重”,但此用法并非原义,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

三、相关考据

四、总结

该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的自省行为,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差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史记》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丽邦桢誖乱崩查吧儿狗卞田君帛阑船藏盖蚳醢丑气出将入相存亡安危道经电子秤谛观恩同父母泛酸凤巢枫香树风仪庚信钩镰刀盥濯过了庙不下雨骄怠进稿今日救施蠲敝崇善举察开路神开説老嬷嬷裂牙柳范卯饭鸣磬内耳谯责清实啓谒弃置驱胁容膝之地软翅纱巾软局子汝曹鋭身商参牲器诗名石榞寿妇逃婚填帖听说听道通演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