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命的意思、投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命的解释

(1).舍命;拼命。《吴子·励士》:“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后汉书·仲长统传》:“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晋 潘岳 《西征赋》:“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故 寧远 司马 濮阳 太守 阳瓚 , 滑臺 之逼,厉诚固守,投命徇节,在危无挠。”

(2).犹亡命。 晋 潘岳 《西征赋》:“鉴亡王之骄淫,窜 南巢 以投命。”《宋书·沉攸之传》:“其锋陈营壁之主,驱逼寇手之人,若有投命军门,一无所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命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舍弃性命,豁出生命”,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军事语境,强调为某种目标不惜牺牲生命的决绝态度。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典籍角度分述其释义与用法:


一、基本释义

“投命”指主动献出生命,甘冒死亡风险。

《汉语大词典》释为:“舍命;拼命。” 其构词中“投”含“弃置、投身”义,“命”即生命,二字组合凸显孤注一掷的牺牲精神。


二、出处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史书与军事文献:

  1. 《后汉书·独行列传》:

    “投命徇节,视死如归。”

    描述义士为节义而舍身的行为。

  2. 《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士卒皆腾踊自赴,投命之日,野无遗兵。”

    记载将士在战场上拼死作战的场景。


三、用法特点

  1. 语境关联性

    多用于忠义、战争或危急情境,如:

    • 效忠君主: “投命报国”(《文选·檄吴将校部曲文》)
    • 战场拼杀: “投命于锋刃之端”(《三国志注》)
  2. 情感色彩

    含褒扬意味,强调主动性与崇高性,区别于被动“丧命”。


四、近义辨析


五、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投命”已罕用,但仍有仿古修辞用例,如:

“消防员投命火场,救出被困群众。”

其精神内涵仍存于成语“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中。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
  2.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网络扩展解释

“投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舍命、拼命
    指不顾性命地行动,常用于形容在危急时刻的英勇行为。例如《吴子·励士》提到“一人投命,足惧千夫”,强调舍命者的威慑力。
    其他用例:

    • 《后汉书·仲长统传》:“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 潘岳《西征赋》:“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
  2. 亡命、流亡
    指因逃亡或避祸而隐姓埋名。如《宋书·沉攸之传》中“若有投命军门,一无所问”,即接纳亡命者。

二、语境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句或演变脉络,可参考汉典及《后汉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谣鞭长莫及边幼节不首残丑蚕豆操奇计赢长帅称比酬继词状崔四入大工告成丹萤地面水断绝多极世界贩官附义干笑供课规锢悍谬环睨会杂鹘仑吞徼极禁署计穷智极纠曹渴望旷芜困逼零瘁伶伦林光龙韬螺纹懵蔽名垂万古密燕品红评绿辟芷乞休七言八语三寸鸡毛申覆沈潜事实婚庶长输倕笋鸡谈言题写屯云温深武妓想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