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笔的意思、削笔的详细解释
削笔的解释
删改定稿。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序》:“今年自 蓝水 返於故居,整理残帙,此卷犹未失落於担头舱底,儿子某某请完之。冬十月,雨窗削笔。”
词语分解
- 削的解释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发(?)。刮削。削足适履(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小鞋,喻迁就或勉强凑合)。 减少,删除:削剔。削职。削损。 像刀削过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 笔的解释 笔 (筆) ǐ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写字、画画
专业解析
"削笔"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字面常用义:削尖铅笔
指用刀具去除铅笔木质外皮并露出铅芯的操作,是书写前的准备工作。该动作需使用削笔刀(卷笔刀)完成,目的是使铅笔尖端达到适宜书写的锥形状态。例如:
小学生每天上课前要削笔,准备好文具。
二、古汉语引申义:删改文字
古代书写工具为毛笔与竹简,"削笔"指修改文章时用刀刮削简牍上的字迹("削"即删改,"笔"代指文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削"为"删除文字",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意为"该记载则记载,该删改则删改"。此义现仅存于历史语境中。
工具关联:削笔刀
专用于削铅笔的刀具统称"削笔刀",包括传统小刀与现代机械式卷笔刀。其原理是通过刀刃旋转切削木质笔杆,属常见文具用品。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削"字条释"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 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6. "削"字条释"删除文字"。
- 许嘉璐主编.《传统语言学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载"削笔"与简牍修改工艺的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削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删改定稿,主要用于描述对文稿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古代用法:指通过删减、修订完成文章的最终定稿,常见于文献或学术著作的整理过程。例如清代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序》中提到“冬十月,雨窗削笔”,即描述在整理书稿时进行修改定稿。
2.读音与字义
- 拼音:通常读作xiāo bǐ,部分文献标注为xuē bǐ,两种读音均可,但语义一致。
- 字义拆解:
- “削”表示用刀刮除或删减(如“削改”“削损”);
- “笔”指代文字或书写工具,合指通过修改完成文稿。
3.古籍例证
- 清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如黄宗羲自述整理残卷时“削笔”成书,体现其作为学术严谨性的象征。
4.现代延伸
- 当代语境中,“削笔”可能被误用于字面意义的“削铅笔”,但根据权威词典,其规范含义仍为文稿修订。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发音差异,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莲花盏邦瑞飙疾步岁槽床宸纶宸念除暴安良麤服堆垒兑音敦诱風標风鬟雾鬓宫傅贯狱杭州市澔汗黄带子胡拨户穴交窗蛟鑪嗟愍疾流惊夫巨额沮溃局滞磕塔狂喜楝实连闼洞房撩虎须令出如山昤昤临行流民逻车鸣榔内附泥蛋徘徊花貔貍亲幸杞天忧秋晚诠説雀立散缺山光擅美省耗舍却随民户逃酒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媮安像模象样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