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妇女一种高绾的发型。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十二韵》:“耻学 秦罗 髻,羞为楼上粧。”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高高城里髻,峨峨楼上粧。”
“楼上妆”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两种解释差异较大,需根据上下文判断。现代语境中多用于第一种引申义,但学术或历史讨论中需参考原始含义。若涉及文学创作,建议标注具体出处以避免歧义。
《楼上妆》这个词源自中国的方言,最初用于形容女性化妆过度、妆容浓重的情况。后来,这个词扩展引申出了更广泛的意义,用来形容任何妆容过于浓重或者不自然的情况。
《楼上妆》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木(mù)和女(nǚ)。其中,木部表示与大楼和房屋相关的意义,而女部表示与女性相关的意义。
根据拆分的部首和其他部分的笔画,可以算出《楼上妆》一词共有12个笔画。
《楼上妆》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民间戏曲中的表演用语。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浓重的妆容来突出自己的角色特征。然而,有些演员为了突出自己的表演效果,妆容可能会太过浓重,从而显得不自然。因此,观众们用“楼上妆”来形容这种过度浓重的妆容效果。
后来,《楼上妆》一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大众生活中,用来形容任何人化妆过度或妆容不自然的情况。
《楼上妆》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樓上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虽然《楼上妆》这个词的意思和拼写没有改变,但是具体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差异。
1. 她今天化得真是楼上妆,完全看不出本来的样子。
2. 这个妆容过于浓重,简直就是楼上妆。
1. 楼上装扮
2. 楼上化妆
3. 楼上妆容
4. 楼上风格
1. 浓妆艳抹
2. 厚施脂粉
3. 美妆过度
4. 脂粉浓妆
1. 自然妆容
2. 淡妆
3. 薄施脂粉
4. 清新妆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