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圣人的经典法则。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天地之道,神明之为,不可见也;学问圣典,心思道术,则皆来睹矣。”《后汉书·陈元传》:“陛下宜修文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屈节待贤,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夫辩是与非,宜据圣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农家又有 贾充道 《大农孝经》,又 刘炫 《酒孝经》,皆溷褻圣典,可罪也。”
(2).泛指各种宗教的经典。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五》:“火木之喻,原自圣典。”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你不但玷污了自己,更是玷污我和清真圣典。”
“圣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延伸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宗教起源
该词最早源自佛教,特指佛教经典著作。后扩展至其他宗教领域,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泛指各宗教的权威性经典(如《古兰经》《圣经》等)。
广义内涵
现代汉语中,“圣典”可泛指某一领域内具有最高权威或典范价值的著作,例如法律典籍、文学经典等。
圣人的经典法则
指古代圣贤制定的准则或思想体系,如汉代王符《潜夫论》提到“学问圣典,心思道术”,强调通过学习圣典掌握真理。
宗教经典
如晋代慧远在佛学著作中引用“火木之喻,原自圣典”,许地山小说中亦用“清真圣典”代指伊斯兰教经典。
历史上,“圣典”曾严格用于宗教语境,如明代学者批评非宗教著作借用该词是“溷亵圣典”。现代语义更宽泛,但核心仍围绕权威性与典范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典籍引用,可参考《潜夫论》《后汉书》等古籍来源。
《圣典》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圣(示意部首礻)和典(示意部首八)。示意部首“礻”表示宗教信仰和仪式,而示意部首“八”则表示多个尺的木板。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一种重要宗教经典或文献的集合。它包含了特定宗教或信仰体系的核心教义、仪式、规章和节日。圣典被视为这些宗教的最高法典和权威之一。
在繁体汉字中,圣典的写法为「聖典」,和简体汉字的写法几乎相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圣典可能以「聖典」的形式出现,笔画稍有不同。
以下是关于圣典的例句:
1. 《圣典》是这个宗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2. 老师讲解了《圣典》中的核心教义。
除了《圣典》,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
组词:圣经、圣方济各、圣徒、典籍、典章、典型
近义词:经典、经典著作、经文、典藏、教典
反义词:俗典、世俗著作、凡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