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孟郊 、 贾岛 耽于作诗,仿佛为诗所拘囚,人称诗囚。后泛指苦吟的诗人。 金 元好问 《放言》诗:“ 长沙 一 湘纍 , 郊 岛 两诗囚。”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孟郊 ﹞, 东坡 比之空螯; 遗山 呼为诗囚,毋乃太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祭书神文》:“寧召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诗囚”是古代文学史中对特定诗人的一种称谓,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诗囚”指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的合称,因二人作诗时专注苦吟、追求字句锤炼,仿佛被诗歌“拘囚”而得名。金代元好问在《放言》中曾写道“郊岛两诗囚”,首次将二人并称。
注: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献记载,可参考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施补华《岘佣说诗》等原始资料。
诗囚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被诗歌囚禁的人,即被诗意所束缚的人。它可以指代那些沉迷于创作诗歌的人,他们对于诗歌创作有着执着的追求,无法自拔。
诗囚的部首是讠(讠的繁体为言),笔画数为17画。
诗囚一词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其中描写了一个痴迷于诗歌的官员被诗歌迷住无法自拔的故事。后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那些沉迷于创作或阅读诗歌的人的代名词。
繁体字中,《诗囚》的「囚」字为「囚」,即困禁的意思。
《诗囚》的古体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差不大,主要在于字形的细节有些许变化。
他一直把自己视为诗囚,用心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
诗客、诗仙、诗意、困惑
诗痴、诗魔、诗才、诗人
歌吟者、散文家、辞章者、纪实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