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干练而善于办事的人。《宋史·张思钧传》:“ 思钧 起行伍,征讨稍有功。质状小而精悍, 太宗 尝称其‘楼罗’,自是人目为‘小楼罗’焉。”参见“ 楼揽罗綰 ”。
(2).形容胡人说话声。《北史·王昕传》:“尝有 鲜卑 聚语, 崔昂 戏问 昕 曰:‘颇解此不?’ 昕 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
“楼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这一释义来源于历史记载,如《宋史·张思钧传》中提到,张思钧因精明强干被宋太宗称为“楼罗”,后世人称其为“小楼罗”。该词在此语境中带有褒义,形容人精明能干、行动果决。
《北史·王昕传》记载,鲜卑人聚集交谈时,王昕以“楼罗”形容其语言难懂,后多用于描述异族语言的音调或模糊难辨的说话声。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历史文献中的两种释义更为可靠。
楼罗(lóu lu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楼”和“罗”两个字组成。
楼(lóu)是一个形声字,拆分部首是“木”和“卢”,总共有12个笔画。它源自于古代象形字,“木”表示房子的构造,而“卢”则是声旁,用来表示读音。
罗(luó)是一个形声字,拆分部首是“罒”和“罓”,总共有9个笔画。它原本是表识网子的装置,后来引申为网罗之意。它也可以用作姓氏。
《楼罗》一词可能来源于楚辞中的《离骚》一文:“兰芷四踵兮斯是楼罗”(翻译为:“四面环绕着芦苇和香草,这就是楼罗”)。因为这句诗中的“楼罗”一词常被用来指代草木繁茂的地方,后来逐渐扩展为泛指任何茂盛的地方。
在繁体字中,“楼”和“罗”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时候,楼字的写法和现在基本一致,但是罗字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例如用”缶“代替“罒”,或者把“罓”写成两个“网”字。
以下是一个例句:
这片森林是一个真正的楼罗,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木和各种野生动植物。
组词:楼阁、楼梯、楼台、罗网、罗列、罗唆。
近义词:茂盛、繁荣、旺盛。
反义词:贫瘠、萧条、荒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