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缄縢的意思、缄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缄縢的解释

(1).绳索。《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郭象 注:“缄、縢,皆绳也。” 唐 柳宗元 《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 清 戴名世 《钱神问对》:“且又摄其缄縢,固其扃鐍。”

(2).封固。《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诸奢饰之物,皆各缄縢,不敢陈设。” 宋 王禹偁 《茶园十二韵》:“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赐谥鹿公墓志铭》:“权自外操,不至如帑金之缄縢不可问。”

(3).指缄封之书信。 宋 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之一:“恨无羽翼之飞驰,与操几杖;欲以缄縢之託寓,聊布腹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缄縢(jiān té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概念围绕“封存”与“捆束”展开。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本指用于捆扎器物的绳索,后引申为对物品进行密封保存的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缄”本义为捆扎器物的绳索,《说文解字》载“缄,束箧也”,特指封闭箱箧的绳结;而“縢”在《诗经·秦风·小戎》毛传中释为“约縢,绳也”,强调用绳索缠绕捆扎的动作。二字组合后形成互文关系,完整呈现古代密封重要物品的完整流程——既包含物理捆束,又具备保密属性。

古代文献中可见其典型用例:《左传·哀公三年》记载“获其缄縢,藏于府库”,此处指官方对重要文书的封存程序;《庄子·胠箧》则以“固扃缄縢”喻示严密的防护措施。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文献或文学创作,如钱钟书《管锥编》曾用“缄縢秘藏”形容古籍保护状态。

(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9册;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缄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绳索

2.封固

3.缄封的书信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庄子》、柳宗元文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步武镵石粗顽邓萧貂缨地胄端公戏蛾眉皓齿恩官烦絮风篁愤迅槁箨怪叹国位鼓曲顾曲周郞横入荷繦宏扬换工惠绥袷袄贾充香谏说角貒角子门救场君上领袷芦花煤尾描眉命履茉莉沛然劈脚跟辟纑辟聘侨眷清駃邱索驱卫热呓日高日上山壑生疎势族手版倒持输机悚异贪利同地通贤頽淡颓唐围地邪散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