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魍魉的意思、魍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魍魉的解释

[demons and monsters] 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详细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鵂鶹岁久能人语,魍魎山深每昼行。”参见“ 罔两 ”、“ 蝄蜽 ”、“ 魑魅魍魎 ”。

(2).疫神。传说 颛顼 之子所化。 汉 蔡邕 《独断》:“帝 顓頊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 江水 ,是为瘟鬼;其一者居 若水 ,是为魍魎;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昔 顓頊氏 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 江水 ,为疟鬼;一居 若水 ,为魍魎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3).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文选·班固<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李周翰 注:“魍魎,影外微阴也。”

(4).恍惚;迷茫无所依貌。《淮南子·览冥训》:“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魍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基本释义

“魍魉”读作wǎng liǎng,原指传说中山川、木石所化的精怪,常以赤黑色、赤目、长耳的幼童形象出现。现代多比喻暗中作恶的坏人。


二、文化内涵解析

  1. 神话形象溯源

    •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三年》:“魑魅罔两(魍魉),莫能逢之。”此处指山林水泽中的鬼怪。
    • 《孔子家语·辨物》记载其为颛顼之子所化的疫神,具有传播疾病的能力。
    • 日本妖怪文献《今昔续百鬼》描述其“形如三岁小儿,色赤黑,目赤耳长”,喜食亡者肝脏。
  2. 象征与隐喻

    • 自然精灵说:代表古人对未知自然力量的敬畏,如山石、林木的化身。
    • 灾祸象征:与瘟疫、灾难关联,体现古代对疾病的恐惧。
    • 哲学意象:道家典籍中代指“影子外层的微阴”,象征模糊不清的存在。

三、现代用法


扩展阅读:若需进一步了解其神话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和《汉典》的词条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魍魉-一个神秘的词汇

魍魉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邪恶和邪恶行为的人或灵魂。这个词常常出现在神魔鬼怪的故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拆分部首和笔画

魍魉这个词的偏旁部首是鬼(鬼魅),可以看出它与神秘和超自然现象有关。它总共有2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魍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游记》这本古老的文学作品中。在繁体字中,魍魉的形式是魍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写魍魉这个词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有时候会把它写成“䰫”,有时候会把它写成“舞-舞”。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魍魉的例句:

  1. 他的眼神充满了魍魉之气。
  2. 在深夜里,街上出现了一个魍魉般的身影。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一些魍魉的相关词汇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