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首豕足的意思、龙首豕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首豕足的解释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夫今之俗,搢绅稚齿,閭巷小生,学以浮动为贵。用百家则多尚轻侧,涉经记则不通大旨,苟取成章,贵在悦目。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首豕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名义或外表尊贵显赫(如龙首),实际却低微卑劣(如豕足),比喻名实不符、表里不一的荒谬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字面与象征意义:

    • 龙首:龙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至高无上的神兽象征,代表帝王、尊贵、力量和祥瑞。
    • 豕足:猪蹄。豕即猪,在古代常被视为愚笨、卑贱或贪婪的象征,其足更显粗鄙。
    • 组合起来,“龙首豕足”字面指“长着龙的头却生着猪的脚”,构成一种极不协调、尊卑混杂的怪异形象。
  2. 引申义与用法:

    • 该成语主要用于批判和讽刺那些名不副实、徒有其表的人或事物。它强调表面上的高贵、光鲜(龙首)与实际上的低劣、不堪(豕足)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内在本质与外在名号或表象之间的巨大矛盾。
    • 常用于形容:徒有虚名的人物、华而不实的制度、外强中干的机构、或任何形式与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
  3. 出处与典故:

    • “龙首豕足”的典故根源可追溯至战国末期的典籍《吕氏春秋》。在《吕氏春秋·应同篇》中,有关于祥瑞与灾异征兆的论述,其中提到:“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代金者必将火,天且先见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物之从同,不可为记。子之在上,无道揆也,则人以为龙首豕足也。”
    • 引文末句(“子之在上,无道揃也,则人以为龙首豕足也”)意为:君主(在上位者)如果治国无方、不行正道(无道揃),那么民众就会视他为“龙首豕足”——即徒有君王之名(龙首),却无君王之德与能(豕足),名实严重不符。这奠定了该成语的批判基调。
  4. 现代应用举例:

    • 形容一个机构挂着响亮的“国际”、“中心”之名(龙首),实则管理混乱、水平低下(豕足)。
    • 批评某些人顶着“专家”、“大师”的头衔(龙首),却言行粗鄙、学识浅薄或道德败坏(豕足)。
    • 指斥一项政策口号喊得震天响(龙首),实际执行效果却南辕北辙、漏洞百出(豕足)。

“龙首豕足”是一个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成语,它通过“尊贵龙头”与“卑贱猪蹄”的荒诞组合,生动揭示了名实不符、表里不一的本质,常用于批判社会或个人存在的虚伪、浮夸与实质缺陷。其典故源自《吕氏春秋》,强调了治国者若失道将招致“龙首豕足”的恶评。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龙首豕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背景

三、结构与用法

四、例句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语境或相关成语,可参考《金楼子》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亲便则道膘情操作昌鼠长素春试定张车断发文身放虎自卫繁文末节丰容靓饰腐坏赋纳抚顺福筭夫余更锣箇侬钩河擿雒锅子豪崄虹女黄尘变秽垢隳斁火华继进极劳近型掘取龃龉軂軇裂片迷缠灭茬木版水印蓬阁青苹穷折缺画三过其门而不入骚弊收藏守故双簧水印恕矜燧色袒褊谈丛条格透亮剸诸托尔斯泰兔走乌飞威香无事处五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