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衣服袒露而狭小。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许婚借援》:“丢了僧伽帽,撇了袒褊红衫。”红衫,指僧衣偏衫。
“袒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综合多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形容衣着单薄,不足以御寒。通常用于描述衣物不够厚实,无法抵御寒冷的状态,常见于对寒冷天气或穿着不合适的描述。
文学引申义
在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中,“袒褊”特指僧衣的样式,意为“袒露而狭小”。例如原文提到“撇了袒褊红衫”,这里的“红衫”指僧侣偏衫,强调服饰的简洁与暴露。
结构与发音
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南西厢记》等明代文献。
袒褊(tǎn biǎn)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袒(tǎn)由“衣”的衍生部首组成,褊(biǎn)则由“衣”和“扁”两个部首构成。
袒褊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记载。在古代,袒褊指的是穿着单薄和破旧的衣服,形容贫穷和寒冷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袒褊的写法为「袒襢」。
古时候,袒褊的写法为「袒褭」。这些写法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袒褊的一些例句:
1. 这个农村孩子穿着袒褊的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要多加保暖。
2. 资源贫乏的地区,人们经常生活在袒褊的环境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
3. 那个古代的富商在衣着上从不袒褊,总是穿着一身华丽的锦缎。
组词:袒胸露背、袒光亮姿、业余的、袒兴。
近义词:贫穷、寒冷、单薄。
反义词:丰富、温暖、宽裕。
【别人正在浏览】